十月上海,青春创想,“扶青计划”再启航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将于1020日~28日与观众见面啦!

 

9部委约作品、30多部邀约作品将在上海戏剧学院、马兰花剧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场地竞相亮相,多场大师讲座、工作坊和展览等活动,让十月的上海沉浸在青春创想中!

 

致力原创,助力成长

多年来“扶青计划”始终致力于推动青年艺术家原创,为闪亮着创意火花的作品搭建扶持推广平台。

 

本届“扶青计划”委约项目共收到来自海内外报名作品近100部,众多来自国内的青年艺术家和海外华人艺术家踊跃参与,尽显朝气活力。

 

经过遴选,今年有11位青年艺术家、8部作品进入委约行列,而2015年已被委约的艺术家宋杨,也将呈现她两年潜心打造的新作。

 

委约原创作品涵盖了戏剧、戏曲、音乐、舞蹈、装置等多种体裁,内容跨界融合,多元丰富。

 

这些年轻艺术家中,既有长期在传统戏曲和民族音乐一线创作的实践者,也有关注现实生活、探索哲学的先锋者,还有不拘一格的独立艺术家。以匠心承袭传统艺术,以创新探讨了原创的无限可能性。

 

传统艺术,现代解读

今年委约作品有不少立足传统的现代解读,它们或借鉴现代表达方式,或通过多剧种融合,或利用视觉媒体进行解构。

 

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俞冰的音乐剧场《霸王》,以民乐刻画英雄人物的内心;竹笛艺术家荣颖联手自由艺人团队引五带来跨媒介音乐会《无名之镜》,中国笛与弦乐交汇;上海越剧院演员忻雅琴携手周倩创作了小剧场实验越剧《再生·缘》;昆曲编剧闫小平,采用超现实艺术手法创作了《长安雪》;重庆303剧社的袁野带来青春版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

 

聚焦现实,跨界突破

委约作品中也不乏聚焦社会现实的思辨作品。国家大剧院关渤与查文渊的戏剧作品《记忆的味道·大火锅》,力求寻求文本与肢体等呈现方式的新突破。北京当代芭蕾舞团郑杰的现代舞作品《寂静之上》,用舞蹈探寻现代人的清澈心境。

 

两部跨界合作的戏剧作品同样出彩,中央音乐学院的宋杨邀请柏林现代乐团汉德·威克(Hand Werk)共同创作的新音乐戏剧《饥饿艺术家》,将在扶青舞台上首度呈现中外艺术家同台的情境;戏文系硕士张凌南也将携手油画家黄赛峰,带来别开生面的装置戏剧《空盒游戏》。

 

邀约大师,新锐助阵

除了委约作品外,亮相今年青年艺术创想周的30多部邀约作品也将大放异彩。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通过舞台展演、大师讲座和工作坊等活动,在为期8天的青创周中上演于上戏校园及沪上多个表演艺术空间,送来阵阵清新的艺术之风。

 

来自波兰的国宝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带来的《酗酒者莫非》,改编自文学大师史铁生剧作《关于一部以电影做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进行跨时空的精神对话。上海本土剧团“椎·剧场”联手中国台湾艺术家符宏征,展演运动剧场《战》。擅长打造青春题材的华朋文化,继《后青春的诗》后,将全新推出青春剧《万白》。

 

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者朱洁静首次转型担当导演,携舞蹈《红幕》登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芭蕾舞团青年舞蹈家吴虎生将带来以成长为主题的全新作品《难说再见》;来自中国台湾的林文中舞团则以创意之作《长河》首登沪上,用水的意象编出舞者身体的流转形塑。

 

创想活力,文教结合

今年“青创周”中,来自高校的创作剧目同样创意无限。新媒体后戏剧《重构》,由新媒体室内歌剧《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及新媒体羌族舞剧《你是我的山》等五部微型独立作品组合而成,这部制作聚集了全国各地高等学府数字媒体专业的师生,用新媒体理念对舞台进行创造性改造。

 

此外,话剧《天堂、人间、情》、音乐剧《我叫陆小川》、话剧《群盲》、肢体剧《贝里尼家奇幻冒险》、装置剧《解忧杂货铺》等众多原创新作也将集中展演。

 

2017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

暨青年艺术创想周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蔡晴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 王隽

▲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黄昌勇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 李明

  顾丽采(Rachel Cooper

美国亚洲协会、全球表演艺术与文化策略总监

  嘉宾与委约艺术家合影留念

“扶青计划”创办以来,经过不断努力,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都能看到历年委约艺术家的优秀作品,“种子效应”初见成效。未来,它将为上海吸引更多原创人才与作品,成为青年人才的蓄水池、未来大师的起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