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开天记》

《开天记》是一个跨艺术领域、跨文化与跨国界的作品,讲述了世界万物如何形成的故事。从时间开始之前的混沌状态,到有秩序和意义的世界的复杂转变,整部作品呈现了漫长宇宙历史的一个片段,通过乐器、视觉与电子乐勾勒出空间的形态,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维度重构对时间的认知。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与神话体系,但不同地缘神话在一些领域和概念中有所交叉。时间的创造与秩序的构建是一个跨越国界、在各国生根发芽的故事。The Pangósmos Collective的戏剧研究方向是探索不同背景下的模式。为避免笼统堆砌相似的模式,我们选择创作一个新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源于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并承载了过去、现在以及我们对未来的忧虑。在气候破坏和克苏鲁世技术可复制的时代,创造新意义的叙事绝对是有必要的。虽然Pangósmos的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学科,跨越各大洲,但我们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威胁让每位成员审视内心与过往经历,向整个团体带来独具个人色彩却又能完全融洽的艺术工具与元素。每位成员所提供的独特元素,相互激荡碰撞并逐渐交织为一个令人惊艳却又足够传统的音乐作品,一首关乎个人亦关乎宇宙的荡曲,一支宏大高妙却又足够精细的乐章。《开天记》既是对个人存在短暂性的探索,亦是对浩渺宇宙转瞬即逝的探索。 Pangósmos CollectivePangósmos Collective是一个知名跨学科多元化艺术团体,团队由来自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的当代艺术家、制作人以及音乐家所组成。Pangósmos Collective专注于跨文化艺术的创作,受益于团队成员的多元性以及团队对不同社区文化孜孜不倦的探索,团队的艺术创作日益丰富。Pangósmos Collective专注于创作当代音乐、即兴、现场电子音乐和视觉作品,通过多维度的作品将过去与当今现实融为一体,希冀提升大众对当前全球问题的意识。我们相信,团队成员的多元化视角与经历给我们的艺术创作赋予了强大深刻的内涵。Pangósmos Collective心系社会,希望利用团队的集体智慧与专业知识创造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我们深知,在当今这个技术发达的世界,技术的力量举足轻重。因此,作为新一代,我们将担负起责任,继续发展,在艺术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音乐 2023

混合室内乐与电子音乐作品《丝路流风》

这是一场浪漫的盛世穿越之旅,鼓乐一起,八音迭奏,眼前有繁华璀璨的盛唐气象,有不鼓自鸣的飞天幻象,有罡风呜咽的牧野意象,有神秘瑰丽的西域映象,饱含了丝路上历经千年星霜的传承与理想。《丝路流风》以中国传统民乐意韵作为音乐构建的内核,采用古筝、笛箫、琵琶、大鼓等传统乐器,利用电子音乐特有音色感受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自由音乐空间,古老音色与跳跃腔调虚实相映、动静穿插,营造出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传递艺术无疆、美美与共的大同音乐理念。我们全部探索的结局,将会是重回起点,然后第一次真正开始理解它。主创将在音乐中重溯丝路风尚,开启这段碰撞交融中焕发生机的融合之旅。 陈耀显 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声音艺术家。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 2023 年度青年创作人才,上海音学院电子音乐作曲在读博士。作为作曲家,其创作体裁广泛,涉及室内乐、管弦乐、电子音乐,个人作品曾获多次获得各类比赛大奖 ,包括 IEMC 国际电子音乐大赛,汇创青春等。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新媒体联盟成员,参加第 43 届ICMC 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EMW 新音乐联盟专场音乐会,上海/法IRCAM 国际论坛、未来 传统-新媒体音乐论坛并发表作品公演。合作乐团包括: 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翡翠筝团。作为音乐制作人,为东方明珠美术馆、杭州亚运会设计制作音乐,以及腾讯、网易、巨人、华为等公司音乐项目创作多元化音乐。

音乐 2023

《彼岸5.0》超媒体音乐会

「彼岸」5.0是彼岸钢琴超媒体系列艺术形式的集大成和再升级。继续开拓钢琴语言表达的疆界,探索现场演奏与自动钢琴、现代舞、交互影像、交互灯光、交互声音、AI媒体生成等手段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打造媒介、感官互通的声光场域。以经典与原创钢琴作品为纽带,连结古今中外乐响,共同汇聚成一部无界的历史叙事诗篇。现场钢琴音乐演绎仍是所有理念、媒介、技术的创意出发点,视/听、时/空的维度延伸都以钢琴为源头。在突破传统艺术表现媒介的同时捍卫音乐的本体价值,及由此带来的感官体验完整性。本次的曲目遴选延续彼岸系列一贯坚持的中外音乐作品对话的格局。其中,曾经入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的两位青年作曲家秦毅、徐志博再次带来他们的新作品。曾在3.0版中演出广受赞誉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也将带来其媒体升级版。另外,音乐会还将呈现阿沃帕特、库塔克、邵青等中外作曲家的作品,并以全新的创作理念和演绎形式连接起那些时间长河中不灭的声音记忆。 彼岸超媒体工作室彼岸超媒体工作室是一个由新媒体艺术家、表演艺术家、作曲家、工程师等组成的开放式创作与制作小组。其致力于音乐创作和音乐舞台创新实验;中西传统音乐与当代新媒体技术的协同设计;电子音乐、声音装置、表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推崇超越文化、地域、媒介与技术屏障的跨领域艺术融合、发扬和传播。俞湘君,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副教授,2018年第二季度德国唱片评论奖当代音乐类最佳唱片及最佳艺术家获得者。达彦,旅美新媒体艺术家,达哒超媒体工作室创意总监,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其创作涉及交互体验/演出、动态图形、声音装置和摄影。秦毅,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电子音乐设计、音乐科技、音乐治疗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徐志博,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创作类型广泛,作品获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及创作委约,致力于现当代音乐与媒体艺术研究。邵青,青年作曲家,博士,晨光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教师,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房大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理事,美国音频工程师协会(AES)正式会员。

音乐 2023

面具肢体剧场《面影3.0》

这是一部聚焦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的原创剧场作品。作品以面具及肢体为核心艺术表达方式,通过面具与肢体表达来诠释当代社会老人现实话题。多形态艺术融合如何释放肢体表达的力量,是《面影3.0》的核心探索。《面影3.0》试图以创新的艺术形式演绎与每个人紧密相关的故事,映照出这被时代忽视的角落。作品基于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的大背景而创作,结合戏剧、现代舞、舞踏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创作技法,如become(成为它)、transformation(变形/转化)、图象记忆等舞踏艺术中的创作思维,用诙谐幽默的方式重新解构老去、死亡等人生话题。《面影3.0》将超现实的肢体实验结合剧场舞台空间特点,采用四面台沉浸式的观演方式。观众与演员位于同一平面,环绕着九米宽的正方形空间,近距离感受内化至四个角色身上的不同的、真实的关系与故事。超现实的面具,把人物从日常生活的寻常中抽离出来。面具代替表情、肢体律动代替动作、呓语代替对话,老人成为观者情绪与想象力的投射,开放地完整为观者独有的记忆与体验。 肖智仁现代舞者、编舞、舞动疗愈师,智仁实验剧场创始人/艺术总监,西班牙Natalia Medina 舞蹈团客席导师,澳大利亚艾森普斯舞团客席舞者,香港多空间舞团客席舞者,曾获美国舞蹈节给予的2011年国际编舞艺术家称号。荣誉:编舞作品获丹麦第十五届哥本哈根国际编舞大赛铜奖(2022);西班牙第23届MASDANZA国际编舞大赛最佳编舞和最受观众欢迎奖/陪审团特别编舞合作奖,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舞蹈剧院第6届Body Radical最受观众欢迎奖和touchpoint艺术基金最高奖(2019年);德国汉诺威第32届国际编舞大赛银奖(2018年)。个人作品:《无形体》入选2020中国培青计划青年艺术家平台展示单元;《关系》2019年在欧洲、中国澳门等多个艺术节参加巡演;《纸人》受邀参演2018年香港舞蹈团八楼平台艺术节;《Human》受邀参演2019年香港i-dance舞蹈节;《CHAOS(呐喊)》受邀参与10月西班牙艺术节巡演计划;《弥音.野肢体》将参加半山舞人艺术节。

舞蹈 2023

越剧影像剧场《微神/Vision》

该剧取材于老舍先生的唯一的爱情小说《微神》,是以作者的初恋故事为原型、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位初恋的身影也曾多次出现在老舍其他代表作中。该剧保留了原作的意识流叙事,在我的现实、梦境、回忆、幻想的多重时空中,追寻这段看似唯美的爱情悲剧的真相。初恋的朦胧、身份的悬殊、两人的错失、家族的没落、男子的出走与回归、女子的沦落与死亡……这段真假交织的回忆录犹如意识的迷宫。在形式上该剧充分发挥越剧的抒情性及虚实结合的表演特色,并将影像与舞台现场表演相结合、越剧音乐与电子迷幻乐相融合,在记忆花园的舞美装置中,通过综合元素的运用尝试构建以剧场为概念的戏曲影像演剧新模式,探索戏剧现场对文学的转译,从文学修辞到场上修辞的转化,创造一种走进意识世界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王婉娜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徐(玉兰)派传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工小生,师从著名演员汪秀月、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主要剧目:《红楼梦》《北地王》《追鱼》《西厢记》《玉簪记》《春香传》《仲夏夜之梦》《十二角色》《红楼音越剧场》等。主要奖项:2013年入选中央电视台《越女争锋》学生组十强,获亚军;2017年获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新人奖(大型作品);2018年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2019年入选上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获越美中华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新蕾组金艺奖;2021年获擂响中华全国青年戏曲邀请赛银奖;2022年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朱燕鸣 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MFA。近年来曾参与越剧《呓梦人》、 昆剧《岳飞夫人》舞美设计; 小剧场越剧《试妻》总策划、 国潮光影秀《醉花 ing 》导演、多媒体设计; 越剧演唱会《闺 show 》、 小剧场昆剧《桃花人面》多媒体设计; 越剧微电影《她!》、《渔光曲》导演、电影美术设计等。 曾发表论文《虚实相生 传神写意 从越剧舞美的发展看越剧改革》《全媒体时代传统戏曲广播的破与立 》等。

戏剧 2023

戏剧《从天而降》

几万年后的未来,地球被过度开发,土地寸草不生,大部分人已移居外星球,只剩下最后一批人在等待着被接走。因为种不出庄稼,他们靠空投的营养包度日。营养包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人们为抢夺营养包而争斗,只有一个人例外。因为他每天醒来,储物柜里都会充满可口的食物。日复一日,他不知道这些食物从哪里来,他小心翼翼藏着自己的秘密,直到他发现,可以用这些食物掌控所有人的命运。渐渐地,他变得贪婪、疯狂,填不满的欲望如同黑洞,吞噬别人的同时也吞噬着他,在彻底坠入黑暗前方才想起最初照亮生命的那点光。但这一次,希望会再度降临吗? 邵凌霜三级编剧。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后进修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曾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扶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中国政法题材优秀原创剧本奖,戏剧中国入围奖,金画眉优秀儿童剧本奖等。主要编剧作品:话剧《尼洋河畔的回声》、音乐剧《上古旱神》、话剧《此青此警》、儿童剧《奇幻花园》、音乐剧《侠之道》、话剧《失眠漫游记》、儿童剧《神奇的朋友》等。 李海渊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在读硕士研究生,青年导演、舞蹈编导。导演作品:话剧《画家在浣纱溪畔抒怀并遇见了西施》、话剧《执法官之死》、舞蹈剧场《淤鱼圉驭》、文旅剧《回乡偶书》等。先后获追梦戏剧节最佳导演,上戏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成果立项,汇创青春作品奖,连续两届终选入围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并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和APB国际剧协亚太联盟学生艺术节上进行展演。

戏剧 2023

戏剧《失眠症》

冬天,一个萧索荒凉的社区,如同世界尽头。男人回到空荡荡的家中,寻找藏在两室一厅里的秘密。他将为我们讲述一段留存于这里的记忆,一个发生在隔离时期的爱情故事。其中包含两个人,一男一女。两个房间,一间在楼上,一间在楼下。起点是第一个房间的晚上十二点,终点是第二个房间的早上六点。其中进展总是停滞,交流被语言堵塞,身体被天花板阻隔。楼下的幻想家缩在房间里,丈量自己和生活的距离。楼上的新房客昼夜颠倒,编织着噪音和轻语的合奏。两人因时间而冲突,因声音而连结,在十四个晚上的助眠直播中逐渐走入了彼此的心房......楼上似有若无的声音仍在男人耳旁回荡,年轻的爱情与社区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让那些褪色的小楼重新涂上了颜色。他如同幽灵般游荡在灰暗的院子里,受困于循环往复的记忆,如何才能将转瞬的爱情停格成为永恒? 马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导演线上戏剧作品《白夜》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戏剧在线单元。原创剧本《今天早上和昨晚的梦》入选上海YOUNG剧场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戏剧在读单元。作为编剧与新青年剧团合作的改编作品《变形记》、《世界旦夕之间》、《大师和玛格丽特》多次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等艺术节。

戏剧 2023

群展项目《无题》

委约策展人王懿泉的群展名为《无题》,该项目从其近年来的研究线索出发,以持续发展的艺术视野展现与他同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实践。《无题》的策展观念延承王懿泉于 2022 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SNAP 艺术中心策划的群展《吾辈》,继续探索研究中国 80 后艺术家的多样化语言和代际现象。《无题》聚焦于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独特个人实践,展览不仅呈现艺术家们的丰富作品,更重要的意图是透过这些作品再现其背后的观念,语言、思考.去建立观众对每位艺术家个人的认知和新知。本次展览引导一种从策展到观看,从艺术家到观众,多向无限制的沟通与反思。*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顺序):33EMYBW、耿旖旎、方迪、何其沃、黄成、李亭葳、严怿波、邹晨 王懿泉王懿泉是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位策展人和艺术家。他的创作实践和研究兴趣集中在图像制造、电影、表演,80后文化身份,以及都市主义。十多年来, 王懿泉致力于处理各种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他的艺术方法和实践是多元化但又是高度整合的。他曾在多个艺术机构策划过主题展览,包括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法国阿尔勒,2023)、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厦门,2022)、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21)、当代戏剧双年展 / 深圳福田(深圳,2018)、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2017)和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 2016)等。王懿泉,1987年生于中国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他亦是活络空间设计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

视觉艺术 2023

沉浸式打击乐剧场《月面》

一念一瞬,一日一夜,四季轮转,万物更替……沉浸式打击乐剧场《月面》以一颗种子的生命体验为视角,将瞬间与永恒的对立统一作为表达主旨,在十二时辰的流逝中知晨昏、晓枯荣、悟悲欢。在音乐方面,《月面》融合了中国古曲素材及法国频谱音乐创作思维,用兼具东、西方审美的独特音乐语言,营造打击乐撞击之音与弦乐摩擦之音的新时空对话;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参与表达,在光影流转间,虚实同频、动静相宜、视听共振,让观众在这个综合艺术场域中,一同感悟生命的瞬间与永恒。联合制作:上海栗夏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王萌青年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作曲家秦文琛教授;后赴美学习,获曼哈顿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现为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博士候选人。在美期间师从著名作曲家莱科弗丁 (Reiko Fting),道格拉斯尼恩斯教授,也曾获得作曲家德雷克贝梅尔、安德雷亚平托-科雷亚、皮埃尔贾伯特和凯雅萨利亚霍的指导。王萌的作品演出于亚洲、欧洲及美国,被媒体评价为"千变万化的"、"绚丽的"、"无定形的、大气的节奏型" 。与她合作过的乐团包括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哥伦布交响乐团、比利时布鲁塞尔爱乐、佛罗里达杰克逊维尔交响乐团、卡布里洛管弦乐团、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阿斯本当代乐团及加拿大Thin Edge新音乐团等。曾受邀参加美国阿斯本音乐节,鲍登国际音乐节,卡布里洛当代音乐节,奥地利格拉费内格音乐节及北京现代音乐节等。2019年,王萌获得比利时 TACTUS 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管弦乐组作品奖,并开始专注于创作她的系列打击乐作品《月面佛》,同年首演于上海交响乐团室内乐音乐会。

音乐 2021

现代舞《Touch 影》

万物皆奇迹,乃至黑暗与寂静……我已懂得,无论境遇,泰然处之。 ​​​海伦凯勒关于TOUCH,是触摸也是感动,是作为人的主动行为和被动情绪,它具备轻重、温度、知觉,它是生动的行为。关于影,是光的背面,是明与暗的交界,是缺陷和遗憾,是人心里被藏起来的角落,它隐秘、失温、寂静、斑驳,却也深藏美丽,它是敏感的存在。黄昏来临,夕阳斜照,城市叠影丛生。一束光溜进昏暗里,看见穿梭在光影中的人群,看见巨大事件遮蔽下的生活,看见莫名压力笼罩下的此刻。此次演出部分环节运用上科大自主研发的实时无标定点动作捕捉技术,支持任何普通摄像头或移动设备。虚拟影像与真人舞者合作表演,打破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探索新型艺术演出形态与观赏关系。 李雨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编导系,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二级教师,拖鞋计划(SLIPPER PROJECT)主理人。2019年《假歌》表演嘉宾,湖南卫视《舞蹈风暴》第一季、东方卫视《舞者》邀请选手。创作作品:大型舞蹈诗《红》、《红灯记》、《就这样吧》入选德国NO BALLET国际编舞大赛,《榫卯》入选莱芜国际戏剧节,并获最受欢迎作品,《游到海水变蓝》入选2021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青年孵化平台。代表作品:《关于理想我想说…》、《LIFE, LIFE》、《烙印》。 刘翔宇 拖鞋计划(SLIPPER PROJECT)主理人。2014-2019 就职于上海CASTER;2016年,获中荷国际舞蹈节奖学金,赴阿姆斯特丹游学;2017年,ALL ASIA WAACKING FESTIVAL中国区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亚洲总决赛; 2017和 2019,《假如世界上只有中文歌》表演嘉宾;2021年,《游到海水变蓝》入选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青年孵化平台;带领团队录制湖南卫视《舞蹈风暴》、东方卫视《舞者》、深圳卫视《起舞吧齐舞》;优酷《这就是街舞》选手训练营导师。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娱乐创意研究实验室致力于深度学习、虚拟数字人、新媒体交互、VR/AR/MR/XR等技术探索、创意娱乐(综艺、影视、动漫、游戏、现场娱乐及网络视频等)的新形态与沉浸式体验。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这是一个以研究人工智能、光场、动作捕捉、智能重打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各领域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实验室。目前重点探索前沿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影视制作、大众娱乐市场的推广应用。

舞蹈 2021

现代舞《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1934年,用西语写作的博尔赫斯写下两首英文诗,他不知道百年之后,其中一首未命名的小诗竟成了他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后来人们将其取名为《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现代舞作品《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取自博尔赫斯的同名诗,但如同任何隽永的诗篇一样,语焉不详是想象力的起点。作品源自编导对于文本的执拗与互文想象,五个互不相干的文本搭建了一个异想世界的实验:有的关于回忆,有的关于时间的流逝与错乱,有的只是一个荒唐的执念……源于文本,显于舞蹈,编导尝试营造一个短篇小说合辑式的现代舞作品。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诚如博尔赫斯所言: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营字造句,不和梦想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崔健 上海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编舞、音乐剧编舞、戏剧肢体设计与指导。参与舞蹈作品:《莎乐美》、《之间》、《警幻绝》、《玫瑰之名》等。参与阿尔及利亚国际当代舞艺术节、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北京新舞蹈国际艺术节、北京青年戏剧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国内外艺术节和艺术展演活动。中文版音乐剧《狮子王》舞蹈队长和Swing,参演音乐剧《美女与野兽》、《爱与谋杀的绅士指南》等,《西岸音乐剧璀璨之夜》演唱会舞蹈总监,参与编舞作品:沉浸式戏剧《风声》(工作坊)、傣族舞蹈诗《水之魂》、实景秀《水火传奇》。 唐瑜珮北京9当代舞团执行艺术总监、创团舞者。曾与多位国内外的艺术家乔治 克雷塞斯、里西玛 里希姆金、艾姚 达东、张艺谋驻团艺术家朝克等进行合作。受邀参加荷兰国际舞蹈艺术节、第七届阿尔及利亚国际当代舞艺术节、第16斯科普里舞蹈艺术节、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EXODOS艺术节等、Goyang Karawang艺术节、以色列特拉维夫舞蹈节、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北京新舞蹈国际艺术节。《Inception》获2021年92Y手机舞蹈影像节官方甄选奖,《R.E.M.》获卢布尔雅那EXODOS艺术节大奖。主要作品:《定格》、《匆匆》、《局中人》、《第五天》等。

舞蹈 2021
舞蹈 2021

话剧《盗爱之梦》

爱神丘比特家族的成员相约来到森林,他们的任务是让本该相爱的人互诉真心。但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却一错再错,乱点了鸳鸯谱,竟使得不该相爱的两人相爱!为了修补过失,丘比特家族内部也被迫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言不由衷的忧伤喜剧……本作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探讨了一场爱情迷思为何你遇见了心动之人,却不敢说出我爱你,而选择规避?为何梦境中的你反而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在我们体内,是谁在控制着情感?我爱你究竟是出自你的意识,还是潜意识? 王珏复旦大学历史学专业学士,复旦剧社艺术指导,《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蹈》、《了不起的挑战》等综艺导演、编剧;网易游戏《明日之后》周年庆虚拟演唱会副总导演;网易520游戏热爱日发布会导演;BILIBILI MACRO LINK线下演唱会导演(2019/2020/2021)。从事导演工作多年,致力于学生戏剧教育,参与多部话剧的戏剧构作、导演、主演。 周涛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硕士,上海学生戏剧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优秀编剧奖获得者,入选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评审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原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主持人。编剧导演话剧连续五届获中国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并连续四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戏剧《理查二世》、《克罗斯》、《双城记》等作品分别入选爱丁堡、澳大利亚艺穗节参演剧目、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剧目。

戏剧 2021

口述纪录剧场《长乐路爱美丽》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这是一部由素人表演、现场音乐、多媒体影像等元素编织而成的口述历史剧场,以普通人为样本,讲述她的青春记忆与生命故事。黄月萍,1952年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长乐路50号,13岁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文革期间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文工团,80年代初转业回上海,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她爱美,追求与众不同,从50年代到改革开放,她的每一步都踏在那个时代美的最前沿,并走得平静、从容、真诚而勇敢,而美的觉醒正意味着真的复苏。本剧的创作初衷,是用剧场的方式还原一个业已物理消失的地址,及一段真实却脆弱的记忆,拒绝向遗忘屈服。因为,记忆是生而为人最宝贵的财富,它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成历史,积淀为文化。城市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我们忘记过去、执意前行,而剧场的使命,则是让我们永不忘记。 包容容戏剧策演人,自由撰稿人,上海市青年文联理事,Young剧场节目总监。曾担任舞台剧《繁花》创意顾问,电影《黎明行动》编剧(获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利贺亚洲导演戏剧节特邀作品《27车棉花》制作人,PSA让热内作品《上阳台》制作人,香港艺术发展局沪港戏剧交流项目策划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剧说系列讲座总策划,V+声剧场制作人。2003年《新民晚报》最佳作者。文字作品散见于《书城》、《小说界》、《上海戏剧》、《新民晚报》、《歌剧》、《DANCEC GAZETTE》等期刊杂志。

戏剧 2021

音乐与新媒体《际空之响》

《际空之响》关注城市时空维度下的各种泛生命体空气、水、光、电波、尘埃、建筑、人群、车流、社交媒介……以身处大都市的人为主体视角,审视自身与周遭万物的生存状态,探讨人与其生存空间的关系。作品使用钢琴与交互电子音乐构成声音的叙事线索,并延伸至各种新媒体艺术元素。钢琴家是听/视觉感知的发起者,整个剧场空间作为投射介质。三个段落光、影、形连续演奏,分别表现:单一事物的千变万化;事物间的多元关系和对人类的映射;人之形源自万物之形。感谢这个媒体时代让音乐获得延伸,使声音超越听觉。运用属于当下的艺术语言唤醒人们迷惘的感知,建立起一种足以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敏锐度。从高处俯视身处现代化大都市渺小的我们,用音声之光普照万物。 徐志博 青年作曲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导,青年作曲家,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理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周湘林、陈强斌、杨立青教授。创作涉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屡登国内外艺术舞台,多次荣获国内外音乐创作奖项以及各类创作委约,在国内外取得较高反响。现从事作曲及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工作,致力于现当代音乐、声音艺术、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学术研究项目。学术成果主要围绕现当代音乐、媒体艺术的核心问题,关注声音理论、技术、媒体融合等发展轨迹及趋势。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徐志博结合自身创作,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学术研究机制。

音乐 2019

现代舞《冷感人》

城市题材作品《冷感人》,旨在探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都市人潜意识中的疏离感。在这个将所有过往托付于云端的时代,一切虚实之间的爱欲悲喜,有多真切?盛宴狂欢,终归冷感。两位主创都来自D.LAB DANCE舞蹈实验室,希望通过冷感人这一概念来探索这个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群体。他们是都市科技发展背后的产物之一,他们依附于虚幻,终日沉浸在感观被封存的安全屋里,找寻现实中没有的一切。为了寻求内心的片刻缓解,一切无法描述的微妙情绪终将宣泄在夜晚的狂欢中、迷幻的音乐里……作品期望通过舞者的肢体语汇去探索和放大这群人冷感背后的真实内心。 钱婷婷非科班出身的她凭借着那份执念,在201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并成为青年舞团的演员。毕业后带着对梦想的坚持和一份幸运,被段妮发掘,进入陶身体剧场,曾参演作品《6》、《7》。封闭式的严苛打磨和熏陶使得她的身体及意识打开了新的大门。2016年正式加入D.LAB DANCE。主要编创作品:《抛物线》、《INVISBLE》、《跳舞!跳舞!跳舞!》、《THE BLUE NOTEBOOKS》。她对于舞蹈的理解不仅源于多年来在不同风格舞种中的浸泡,也更多地来自生活中的细微感受。她对身体的诠释并没有局限于舞蹈本身,而是从人处世的状态出发,把不同时刻的变化和感悟融入作品。她不仅在舞蹈剧场表演,也涉足于舞蹈影像、装置、音乐和服装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段婧婷D.LAB DANCE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国内知名芭蕾舞者,舞蹈剧场演出制作人。200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舞蹈学校。曾获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特别奖、第二十届保加利亚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最佳新人奖、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少年组芭蕾舞三等奖。曾就职于上海芭蕾舞团和香港芭蕾舞团,并在大型古典芭蕾舞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自2011年起,先后策划制作现代舞专场演出《SHANGHAI JUNGLE》、《LOVE》、《看不见的城市》、《FRAGILE》、《匿名来信》、《MIRAGE/无人之境》,作品《界线》、《二十面体》荣获2016年中国小剧场舞蹈票房五强。2013年参加真人秀《舞林争霸》,2018年作为助跳嘉宾,受邀参加《这就是街舞》,2018年作为嘉宾导师参加《新舞林大会》,2018年为原创综艺节目《幻乐之城》窦靖童与王菲的节目编舞。

舞蹈 2019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