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未来的艺术和艺术的未来——记2018“扶青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
志在青年,未来可期
再见2018扶青!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在灯光中落下帷幕,6部委约作品、30余场邀约演出在过去的一周内缤纷呈现,涵盖了音乐、舞蹈、话剧、戏曲、展览、集市,多项大师讲座、工作坊、电竞一日等多项活动的上海戏剧学院校园再度吸引了沪上青年的步伐。
委约艺术家 收获成长
本届扶青计划的委约作品中,首个策展类作品实验艺术《处女作》颇受业内外关注。主创陈凤华因回湖南老家探望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亲邻里而产生要让这些老人拿起画笔,创作“处女作”的冲动。为了收集这些老人们的唯一画作,陈凤华和他的伙伴们亦走遍了中国西南片区,并用音像记录了这段历程,为这个作品留下了未来发展的空间。
此次展览的另一亮点是展厅入口的“共同的处女作”,这部由参观人群涂鸦而成的背景板,亦成为“更多人的处女作”。
两部戏剧作品同样引起了艺术节专业嘉宾的青睐。实验歌剧《皮》是主创王峙儒在留英回国后“厚积薄发”的作品,美国作曲家的加入让该剧拥有国际化听觉享受,其精细的舞美制作也让人感受到小型歌剧的发展潜力。
独角戏《老人与海》是刘大可再次用戏曲来诠释西方名著,编导马笑用简洁的舞美和匠心的编排烘托出主演的精湛演技,为作品赢得满堂彩,众多专家、观众均表示了对作品的喜爱,来自澳洲的“国宝级”艺术家茉伊拉·菲努肯在演出结束后非常激动,与两位主创更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
董继兰的《霸王鞭》,首次尝试了编舞,她将现代舞元素和传统白族舞蹈巧妙融合,而其国际班底的主创让舞台呈现了简洁现代的审美,也让作品本身充满张力。
现代舞《微缩空间》,巧妙地运用装置植入舞蹈来呈现都市对年轻人生存和心理空间的挤压,主创杜彦昊以其细腻敏锐的艺术灵感,完成了首次从舞者到编导的蜕变。
实验戏剧·白族大本曲《鸳鸯履》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了不少中外嘉宾,杨韫嶷的首个作品探索了新的叙事方式,也为家乡的“非遗文化”找寻另一种舞台生命,在“扶青计划”的舞台上她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邀约节目缤纷 青创周活动多样
今年青年艺术创想周的邀约剧目亦各具风格。26日,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戏剧《俄狄浦斯》在完成第二场演出后,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把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与稍微冷僻的番外篇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对经典的又一波重构”,来自东欧的戏剧人或许能给我们另一种诠释经典的启迪。剧中两个空间的设置,现代与古代衔接,密封空间里对音效的运用均让观众赞叹导演的创意,无怪乎有年轻的观众盛赞其为五星剧目。
来自2018年爱丁堡艺穗节的肢体剧《一封信》,其舞台简洁却有效,而优秀演员的肢体控制力让表演生动而有趣。
椎·剧场再度来到青创周,其出品的《小马驹》演出了一段家庭故事,让观众在心里演练了自己的人生;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非现实主义话剧《鸟人》影射了现代社会困惑,将现代人物抽象成《鸟人》中的角色,以荒诞的手法引发关注,并引发观众在门口排起“长龙”。青创周的戏剧尝试也日趋多元,除草坪及教室演出以外,在新创的广场戏剧板块中,话剧《王的名义》、戏剧《消失的时间转身》和来自中国香港的《武·狮舞》均首度将作品从室内转到户外,以“接地气”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全新的咖啡戏剧——《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运用咖啡厅空间的别样格局,尝试舞台与观众席分离的演出形式,观众在户外透过餐厅的玻璃窗、并佩戴耳机观摩演出,每晚窗内演出和窗外的观众更成为青创周的一道风景。凡此种种的戏剧表演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戏剧”的样式与希望。
正值青春,不惧“试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艺术,以及艺术的未来!2019,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