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由六个打击乐者呈现,表现出群体与个体之间的衍变关系。六个声部仿佛就是六个小岛,在海洋之间来回漂流。中间加入肢体表演、耳语和朗诵的部分以表现个体之间的成熟思考和相互交流。肢体三重奏、铁琴与木琴的对话以及鼓组的五重奏等不同类型的声音块状生动描绘了各声部间流动的色彩。本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提供支持。 蔡文绮中国台湾作曲家。生于台北,在台师江佳贞后赴法就读巴黎师范音乐学院,成为日籍作曲家平义久先生的关门弟子。2006 年 6 月以第一名成绩获得作曲家高级文凭,之后在法国与台湾两地积极创作与发表作品,曾为法国萨克斯风大师 Nicolas Prost 创作《疯子的呻吟》其他代表作品有《潜水者》《之间》打击乐二重奏《影》为马林巴与长笛创作的《夜雨》等。作品曾在法国巴黎、里昂、阿维尼翁的各类音乐节中演出并在台北、新竹、桃园等地巡演。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分校,教授作曲及理论课程。
我和Ta,是不可名状的奢侈。Ta是音乐,是朋友。Ta是音乐的必然,是相遇的偶然。Ta是未可知的际遇。Ta是存在的呼吸、是生命的印记。Ta是无限可能的音乐旅程。这将是一场未来音乐新势力崛起的演唱会,乐队均是目前最优秀的80后音乐人,是一场真性情尽情释放的演唱会,表演嘉宾邀请专辑合作音乐人。 常石磊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80后音乐创作人,金牌制作人。其音色奇特,控制力极强,具有多元化的创作和制作能力。代表作《high歌》《哥哥》《山楂树》等广为传唱。其为张杰、吴莫愁、王菀之、张敬轩等众多知名歌手进行歌曲创作和专辑制作。2013年凭借为林忆莲制作的专辑《盖亚》,一举摘得第2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和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成为内地获此殊荣的第一个音乐人。
《最后的草原》通过九个乐章,作品描绘了蒙古草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回顾了蒙古族人民悠然自得的游牧生活方式,一种建立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文化;现在则直面不断被逼退的草原,缺乏节制的采矿、农业和城镇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的不断恶化;接着是令人捉摸不定的未来,它也许是一个反乌托邦的没有安达的世界,但也可能是草原的重生。 吴承昊 出⽣于1995年,专注于作曲和指挥,2017年毕业于哈佛⼤学,获⾳乐及东亚研究双专业学⼠学位,2019 年毕业于茱莉亚⾳乐学院,获作曲专业硕⼠学位课程,现就读于莱斯⼤学作曲博⼠。他师从于谭盾、Chaya Czernowin、Pierre Jalbert和Derek Bermel等。他的作品屡获嘉奖,如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ACO)的新锐作曲家优秀奖、美国作曲家作家出品商协会(ASCAP)青年作曲家优秀奖、哈佛⼤学的Robert Levin作曲奖以及茱莉亚⾳乐学院的Palmer Dixon最佳作品奖等。他的作品在世界许多地⽅演出过,包括亚洲、北美、南美、欧洲和⼤洋洲。他还与许多⽂艺团体或个⼈合作过,包括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迷你苏打交响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澳州墨尔本交响乐团、塔斯马尼亚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北京国家⼤剧院、美国纽约城市芭蕾、澳洲悉尼国际钢琴⽐赛、Lontano、Parker、Argus、ETHEL弦乐四重奏、指挥家Osmo Vänskä、Case Scaglione、Benjamin Northey以及笙⼤师吴巍等。他的⾳乐之旅还受到中外的媒体⼴泛关注,如中国的⼈民⽇报、中央电视台、上海东⽅卫视、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Business Insider、哈佛⼤学的 Crimson 以及⽇本的朝⽇新闻等媒体。 安达组合 蒙古语安达是结拜兄弟之意,安达组合组建于2003年,10名成员都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阿鲁科尔沁,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作为国内现今唯一擅长将马头琴、口弦琴等传统蒙古族乐器与呼麦演唱完美结合的专业艺术团体,他们于2006年在权威歌唱赛事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勇夺原生态组团体第一名,从而声名大噪。安达组合目前是中国在外国巡演场数最多的乐队之一。
《抹布爱情》讲述的是8单元501室里五块抹布的故事。他们的身世也许不算扑朔迷离,却都大有来头。他们的生活忙忙碌碌,也不妨在劳动中玩点儿艺术。他们偶尔感怀身世,在彼此劝慰中暗生情愫。随着新成员一一超级抹布阿威的到来,一个重大变故即将发生,性格迥异的卷毛花菇丽丽和大黑将如何各显神通,力挽狂澜?12首或欢快或感伤的原创歌曲,夸张幽默的舞蹈,从抹布的视角折射了生活中平常小人物的身份认同和独特价值。 陈佳玮导演陈佳玮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曾获2011上海之春新人新作创作评选新人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入选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邀约剧目。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银奖。
日常聒噪之乱耳,江南丝竹之乱耳……人类生活之声声乱耳,仿佛器、物、心的交响乐。作者无心或有意,听者各有感悟。《物语》从随手开启了一个可乐罐子始,由貌似琐碎无意义的碰撞挤压构筑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声景,吴音抑扬的评弹迂回穿插在现代感的金属调性中,弦琶琮铮或急或缓,舞者的行进顿点,适时切入多声道交互的电子音乐节奏……物、语、声、音糅杂一体,是一场从细微和平凡中的跳脱和旁观,是特别的音乐体验。 李磊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方向博士学位。其作品音乐语言丰富、创作风格鲜明、富有个性,曾获第十五届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文华)二等奖,第三届TMSK刘天华奖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二等奖等。曾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等国内知名乐团及演奏艺术家合作,作品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台北国家演奏厅、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
晋阳,太原故城,始建于两千五百年前,发展于春秋五代,鼎盛于唐,焚毁于宋,屠城时火烧三日不绝……所幸后人考古发掘出古迹遗址,尤以佛像寺庙留存诸多,人称中国的庞贝古城。作者在这一片充满佛释道记忆的废墟边长大,此番通过对当地自然声音的采集,清澈纯粹的女声质朴的男声,以及来自当地寨村的社家鼓,试图重塑一个模糊了时空背景的,模糊了入世出世的晋阳城……作者以独有个人特色的世界音乐,以修自己、渡他人、见众生三个段落,勾勒出人类文明起落中的古城镜像。 张志伟独立音乐制作人和游戏声音设计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创建并主导国内首个声音设计专业。由他编曲的《红拂夜奔》《赛马》等作品曾在央视、江苏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演出。组建了全国首支世界音乐组合良人,多年坚持田野采风和对民间音乐、中国古典音乐的探索,善于从西方古典与现代乐、京剧、昆曲、武术、文学与古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
作品为纪念不久前灭绝的扬子江(长江)白鱀豚而创作的。作为长江的重大损失,白鱀豚的灭绝,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人类活动而直接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该作品用四个乐章诉说白鱀豚的悲剧:第一乐章描绘了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白鱀豚在原生态的长江里生息繁衍;第二乐章叙述了长江两岸渔民代代相传的长江公主美丽传说,这个故事让我们意识到我 们应该敬畏大自然母亲,而且以民间传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应该如何谦卑地与上天创造的其他物种和谐共处;第三乐章则诉说人类的贪欲及因此产生于白鱀豚的冲突;在第四乐章里,白鱀豚与我们道别风和日丽,长江波涛浩渺,白鱀豚的灵魂随波缓缓而逝。这是一部为行动而祈祷的作品,呼吁我们保护在这个时代已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吴承昊出⽣于1995年,专注于作曲和指挥,2017年毕业于哈佛⼤学,获⾳乐及东亚研究双专业学⼠学位,2019 年毕业于茱莉亚⾳乐学院,获作曲专业硕⼠学位课程,现就读于莱斯⼤学作曲博⼠。他师从于谭盾、Chaya Czernowin、Pierre Jalbert和Derek Bermel等。他的作品屡获嘉奖,如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ACO)的新锐作曲家优秀奖、美国作曲家作家出品商协会(ASCAP)青年作曲家优秀奖、哈佛⼤学的Robert Levin作曲奖以及茱莉亚⾳乐学院的Palmer Dixon最佳作品奖等。他的作品在世界许多地⽅演出过,包括亚洲、北美、南美、欧洲和⼤洋洲。他还与许多⽂艺团体或个⼈合作过,包括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迷你苏打交响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澳州墨尔本交响乐团、塔斯马尼亚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北京国家⼤剧院、美国纽约城市芭蕾、澳洲悉尼国际钢琴⽐赛、Lontano、Parker、Argus、ETHEL弦乐四重奏、指挥家Osmo Vänskä、Case Scaglione、Benjamin Northey以及笙⼤师吴巍等。他的⾳乐之旅还受到中外的媒体⼴泛关注,如中国的⼈民⽇报、中央电视台、上海东⽅卫视、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Business Insider、哈佛⼤学的 Crimson 以及⽇本的朝⽇新闻等媒体。 李泽宇2010 年(14 岁)以优异成绩进入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该学院迄今为止从亚洲招入的最年轻的小提琴专业学生,并得到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Aaron Rosand 赏识,成为他年龄最小的学生。早在国内,他就以精湛的技艺和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崭露头角,2009 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少年组金奖,并获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2012 年在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荣获新创作品演奏奖;2012 年8 月在纽约举行的Summit 音乐节协奏曲比赛中荣获青年组第一名。2009 年李泽宇应邀参加了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恢复5 周年暨上海音乐厅命名50 周年庆典音乐会。2010 年应邀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独奏《西贝柳斯d 小调协奏曲》。国际著名小提琴大师祖克曼曾经称赞他 ……你是个天才,你的未来前途光明……。2010 年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后,李泽宇多次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费城基梅尔中心演出。2012 年5 月在曼恩表演中心参加美国夏季音乐节演出。
这是一场时代与时代的对话,是风格与思想的对话。乐手、舞者的现场表演,借助电子效果、纱幕投影的演化、延伸,将古琴古曲、上海老歌、现代都市和工业化声响交织成多重音乐空间。在时光流转中,见证无数次接触、碰撞、断裂、融汇。对话延绵不绝,心底的声音越发明晰。 谢浚2012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音乐设计与制作专业。电子音乐设计硕士研究生在读,师从陈强斌教授,主攻电子音乐制作与电子音乐作曲。在校期间,学习传统作曲技法、数位音讯技术以及电子音乐作曲。他将对现代音乐的理解与创作建立在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的运用,放大时代的特质,发现声音,创造声音。
作品脱胎于 2004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同名戏剧集,原著以六位女性为主角,借助或童话式的、或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对生命及命运的探索。相对于耶利内克排列式的探索,蒙柯卓兰的室内乐作品更偏向于个体的表达,把视线集中在人这个个体上,戏剧中的六位女性成为音乐中人的七情六欲的体现,六欲即:见、听、香、味、触、意。通过这六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特质的表现,来达到对于生命的更加细密生动的体验。音乐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呼吸第二乐章跳动第三乐章重生 蒙柯卓兰 蒙古族作曲家。自幼学习古典音乐,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大学攻读作曲专业,师从唐建平先生。后赴法国留学,在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作曲大师平义久先生和艾迪斯勒瑞女士,取得高级作曲家文凭。蒙柯卓兰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舒曼音乐学院、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798北京立方艺术空间、藏酷艺术空间等地举行室内乐音乐会;并曾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德国举办的德国之夜演出,在上海举办的艺术双年展中演出室内乐作品《曾经》。她曾出版个人当代室内乐作品专辑《哑语》和《秘戏图》;监制原生态与电子乐专辑《黄祸》;2010-2012年担任朱哲琴最新音乐专辑及《世界听见朱哲琴与民族歌乐师》国内巡回演出作曲以及编曲。此外,蒙柯卓兰在电影音乐与戏剧音乐领域亦比较活跃,曾为乌尔善导演的电影《画皮2》插曲作曲;为《刀见笑》担任音乐监制及作曲;为孟京辉导演的先锋话剧《爱比死更冷酷》担任联合作曲。作为即兴音乐演奏家,她曾与北京自由即兴联盟及其他中外音乐家们合作,进行诸多富于实验性的现场即兴演出。
作品运用现场戏剧表演、器乐演奏、多声道交互电子音乐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形式来进行泛听觉式的叙事。表演者与其镜像在多维空间内展开声与形的对话,同时,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实时交互虚拟了意象的游离、冲突、幻化、升华。作者试图通过以上方式,表现人物内与外的相互映射并探讨人性的深层境界。该作品在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完成,并得到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第二期)项目的支持。(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同委约)表演者念白(部分选自《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曩子止,今子行;曩子行,今子止。你又不是我,又不是他,又是我,又是他,又是,又不是…… 秦毅青年作曲家,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他山音乐新媒体小组成员。她曾获 2006 许常惠国际音乐创作奖声乐类首奖、第四届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 / 银奖、2008Ars Electronica 电子艺术大奖赛电子音乐类评委会荣誉奖等。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卢森堡、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等地的诸多国内外著名艺术节都上演了她的作品,《纽约时报》评论人们无法不被她的作品所迷倒……(作品《声音的影子》)。《意镜》的主创人员属于他山音乐新媒体小组,该小组是一个由作曲家、工程师、新媒体艺术家与表演艺术家等组成的开放式的创作与制作团队。其致力于电子音乐与新媒体技术、音乐与视觉、当代声音艺术与装置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与研究;音乐创作和音乐舞台创新实验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推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理念以及在艺术与技术方面跨媒体跨领域的交叉融合。他山音乐新媒体小组由上海音乐学院陈强斌教授创建于 2006 年,并担任艺术总监。成员包括秦毅、房大磊、徐志博在内的多位新生代青年作曲家和电子艺术家。近年来 , 小组成员不仅获得了诸多国内外重要音乐奖项,并创作与制作了 10 余场全新概念的音乐会及装置展。积累了大量的电子音乐、音乐新媒体及声音装置作品,开辟了中国当代电子音乐与音乐新媒体的先河。《意镜》还特邀了水晶石影视传媒的新媒体艺术家达彦担任交互式视觉艺术设计与指导;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吴双担任主演;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张祖晶担任打击乐演奏。
出自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优等生田景伦的一曲《三句半》,因其深入骨髓的中国文化元素和颇具现代气息的表现手法,同时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小提琴的技术技巧,被选为 2012 年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半决赛必选中国曲目。小提琴天才李泽宇在比赛中对这首乐曲的传神演绎与无懈可击的技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此次,田景伦特别为艺术节青年委约创作项目将《三句半》改编为小提琴协奏曲,李泽宇将特地从美国飞赴上海,与上海爱乐乐团的乐手合作,为这部饶有中国传统戏曲趣味与华丽炫技的作品献上世界首演。 田景伦1987年生于山东青岛。八岁习琴,十五岁学习作曲,十六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作曲家李黎夫系统地学习作曲与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后于 08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受教于著名作曲家刘湲老师至今。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曾先后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国家一等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励和荣誉。主要作品包括:《三句半》获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新作品征选奖,并作为唯一一部获奖作品被指定为参加该赛小提琴选手的指定参赛曲目;《和为高音传统笙与中音键笙而作》获得第四届炎黄杯作曲比赛佳作奖,并被收录于《和韵笙声》笙作品 DVD 中出版发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获中华颂古辞新韵创作大赛优胜奖。 李泽宇2010 年(14 岁)以优异成绩进入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该学院迄今为止从亚洲招入的最年轻的小提琴专业学生,并得到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亚伦罗桑赏识,成为他年龄最小的学生。早在国内,他就以精湛的技艺和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崭露头角,2009 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少年组金奖,并获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2012 年在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荣获新创作品演奏奖;2012 年 8 月在纽约举行的音乐盛典协奏曲比赛中荣获青年组第一名。2009 年李泽宇应邀参加了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恢复 5 周年暨上海音乐厅命名 50 周年庆典音乐会。2010 年应邀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独奏《西贝柳斯 d 小调协奏曲》。国际著名小提琴大师祖克曼曾经称赞他 ……你是个天才,你的未来前途光明……。2010 年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后,李泽宇多次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费城基梅尔中心演出。2012 年 5 月在曼恩表演中心参加美国夏季音乐节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