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取材于老舍先生的唯一的爱情小说《微神》,是以作者的初恋故事为原型、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位初恋的身影也曾多次出现在老舍其他代表作中。该剧保留了原作的意识流叙事,在我的现实、梦境、回忆、幻想的多重时空中,追寻这段看似唯美的爱情悲剧的真相。初恋的朦胧、身份的悬殊、两人的错失、家族的没落、男子的出走与回归、女子的沦落与死亡……这段真假交织的回忆录犹如意识的迷宫。在形式上该剧充分发挥越剧的抒情性及虚实结合的表演特色,并将影像与舞台现场表演相结合、越剧音乐与电子迷幻乐相融合,在记忆花园的舞美装置中,通过综合元素的运用尝试构建以剧场为概念的戏曲影像演剧新模式,探索戏剧现场对文学的转译,从文学修辞到场上修辞的转化,创造一种走进意识世界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王婉娜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徐(玉兰)派传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工小生,师从著名演员汪秀月、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主要剧目:《红楼梦》《北地王》《追鱼》《西厢记》《玉簪记》《春香传》《仲夏夜之梦》《十二角色》《红楼音越剧场》等。主要奖项:2013年入选中央电视台《越女争锋》学生组十强,获亚军;2017年获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新人奖(大型作品);2018年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2019年入选上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获越美中华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新蕾组金艺奖;2021年获擂响中华全国青年戏曲邀请赛银奖;2022年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朱燕鸣 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MFA。近年来曾参与越剧《呓梦人》、 昆剧《岳飞夫人》舞美设计; 小剧场越剧《试妻》总策划、 国潮光影秀《醉花 ing 》导演、多媒体设计; 越剧演唱会《闺 show 》、 小剧场昆剧《桃花人面》多媒体设计; 越剧微电影《她!》、《渔光曲》导演、电影美术设计等。 曾发表论文《虚实相生 传神写意 从越剧舞美的发展看越剧改革》《全媒体时代传统戏曲广播的破与立 》等。
几万年后的未来,地球被过度开发,土地寸草不生,大部分人已移居外星球,只剩下最后一批人在等待着被接走。因为种不出庄稼,他们靠空投的营养包度日。营养包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人们为抢夺营养包而争斗,只有一个人例外。因为他每天醒来,储物柜里都会充满可口的食物。日复一日,他不知道这些食物从哪里来,他小心翼翼藏着自己的秘密,直到他发现,可以用这些食物掌控所有人的命运。渐渐地,他变得贪婪、疯狂,填不满的欲望如同黑洞,吞噬别人的同时也吞噬着他,在彻底坠入黑暗前方才想起最初照亮生命的那点光。但这一次,希望会再度降临吗? 邵凌霜三级编剧。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后进修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曾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扶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中国政法题材优秀原创剧本奖,戏剧中国入围奖,金画眉优秀儿童剧本奖等。主要编剧作品:话剧《尼洋河畔的回声》、音乐剧《上古旱神》、话剧《此青此警》、儿童剧《奇幻花园》、音乐剧《侠之道》、话剧《失眠漫游记》、儿童剧《神奇的朋友》等。 李海渊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在读硕士研究生,青年导演、舞蹈编导。导演作品:话剧《画家在浣纱溪畔抒怀并遇见了西施》、话剧《执法官之死》、舞蹈剧场《淤鱼圉驭》、文旅剧《回乡偶书》等。先后获追梦戏剧节最佳导演,上戏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成果立项,汇创青春作品奖,连续两届终选入围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并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和APB国际剧协亚太联盟学生艺术节上进行展演。
冬天,一个萧索荒凉的社区,如同世界尽头。男人回到空荡荡的家中,寻找藏在两室一厅里的秘密。他将为我们讲述一段留存于这里的记忆,一个发生在隔离时期的爱情故事。其中包含两个人,一男一女。两个房间,一间在楼上,一间在楼下。起点是第一个房间的晚上十二点,终点是第二个房间的早上六点。其中进展总是停滞,交流被语言堵塞,身体被天花板阻隔。楼下的幻想家缩在房间里,丈量自己和生活的距离。楼上的新房客昼夜颠倒,编织着噪音和轻语的合奏。两人因时间而冲突,因声音而连结,在十四个晚上的助眠直播中逐渐走入了彼此的心房......楼上似有若无的声音仍在男人耳旁回荡,年轻的爱情与社区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让那些褪色的小楼重新涂上了颜色。他如同幽灵般游荡在灰暗的院子里,受困于循环往复的记忆,如何才能将转瞬的爱情停格成为永恒? 马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导演线上戏剧作品《白夜》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戏剧在线单元。原创剧本《今天早上和昨晚的梦》入选上海YOUNG剧场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戏剧在读单元。作为编剧与新青年剧团合作的改编作品《变形记》、《世界旦夕之间》、《大师和玛格丽特》多次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等艺术节。
这是一个讲述关系的戏剧,创作缘起于主创行走世间时,拥挤在人群中依旧孤独与困惑的感受。无法言喻所以不用言表,也许是更接近用直觉创作的故事。在右的左侧,在左的右边,有讲不完的故事,那是人与人之间,也是人与世界之间,咫尺天涯又美妙残酷的距离和诗篇。 赵淼戏剧导演。1996年他在北京创立三拓旗剧团并担任导演至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哀伤的幽默和精彩的想象是他戏剧的独特风格,展现身体的诗意是他的追求与探索。截止2023年他创作的舞台作品达四十余部,他是国内形体戏剧创作及研究教育领域的重要开拓者。
爱神丘比特家族的成员相约来到森林,他们的任务是让本该相爱的人互诉真心。但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却一错再错,乱点了鸳鸯谱,竟使得不该相爱的两人相爱!为了修补过失,丘比特家族内部也被迫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言不由衷的忧伤喜剧……本作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探讨了一场爱情迷思为何你遇见了心动之人,却不敢说出我爱你,而选择规避?为何梦境中的你反而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在我们体内,是谁在控制着情感?我爱你究竟是出自你的意识,还是潜意识? 王珏复旦大学历史学专业学士,复旦剧社艺术指导,《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蹈》、《了不起的挑战》等综艺导演、编剧;网易游戏《明日之后》周年庆虚拟演唱会副总导演;网易520游戏热爱日发布会导演;BILIBILI MACRO LINK线下演唱会导演(2019/2020/2021)。从事导演工作多年,致力于学生戏剧教育,参与多部话剧的戏剧构作、导演、主演。 周涛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硕士,上海学生戏剧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优秀编剧奖获得者,入选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评审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原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主持人。编剧导演话剧连续五届获中国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并连续四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戏剧《理查二世》、《克罗斯》、《双城记》等作品分别入选爱丁堡、澳大利亚艺穗节参演剧目、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剧目。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这是一部由素人表演、现场音乐、多媒体影像等元素编织而成的口述历史剧场,以普通人为样本,讲述她的青春记忆与生命故事。黄月萍,1952年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长乐路50号,13岁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文革期间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文工团,80年代初转业回上海,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她爱美,追求与众不同,从50年代到改革开放,她的每一步都踏在那个时代美的最前沿,并走得平静、从容、真诚而勇敢,而美的觉醒正意味着真的复苏。本剧的创作初衷,是用剧场的方式还原一个业已物理消失的地址,及一段真实却脆弱的记忆,拒绝向遗忘屈服。因为,记忆是生而为人最宝贵的财富,它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成历史,积淀为文化。城市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我们忘记过去、执意前行,而剧场的使命,则是让我们永不忘记。 包容容戏剧策演人,自由撰稿人,上海市青年文联理事,Young剧场节目总监。曾担任舞台剧《繁花》创意顾问,电影《黎明行动》编剧(获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利贺亚洲导演戏剧节特邀作品《27车棉花》制作人,PSA让热内作品《上阳台》制作人,香港艺术发展局沪港戏剧交流项目策划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剧说系列讲座总策划,V+声剧场制作人。2003年《新民晚报》最佳作者。文字作品散见于《书城》、《小说界》、《上海戏剧》、《新民晚报》、《歌剧》、《DANCEC GAZETTE》等期刊杂志。
莫斯科的外科医生卢卡申因为醉酒错上了飞机,来到了列宁格勒。由于列宁格勒的一个地址和卢卡申在莫斯科的家地址一样,所以卢卡申错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家,并与新家的女主人娜佳产生了误会。而二人各自的伴侣也因为这场误会离开了他们,面临新的境遇,两个孤独的人之间开始燃起爱的火苗。本作品的故事取自于导演梁赞诺夫的作品《命运的拨弄》,灵感来源于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对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探讨。如果戏剧起源于游戏,那么在本作中,爱情就是棋盘中的骰子。在到达游戏的终点前是否敢于掷出新的点数重新开始,将是男女主人公所要面对的选择与拷问。联合出品: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华人梦想 周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硕士,复旦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在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复旦剧社指导教师,上海学生戏剧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优秀编剧奖获得者,入围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评审专家,原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主持人。2009年起致力于校园戏剧的创作与研究,所创剧目《小巷总理》、《4:1》、《天之骄子》、《理查二世》、《种子天堂》连续五届入围中国校园戏剧节,并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作品《理查二世》与《克罗斯》分别入选爱丁堡、悉尼与墨尔本艺穗节。
《捉影》是一出戏中戏中戏。它讲述的是:古代南洋某岛国,岛民以捕捉影子献给国王来保全性命。一个皮影戏艺人误闯影子国,无意间发现了国王和影子的秘密;他跟盲眼皇后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情感互动……后来,艺人当了国王,却再也无法进入皮影戏的世界了。该剧融入皮影戏和傀儡戏等传统中国戏曲元素,并赋予它们指向人性的当代演绎。探索小角色与大人物、个体生存与时代洪流之间的微妙较量一切你想要的,都会成为囚禁你的皇冠之重。这种囚禁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联合出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有个剧团 / 有个剧本 / 上海三折文化传媒中心 初夏编剧,现就职于南京市艺术研究院。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硕士。入选英国皇家宫廷剧院国际写作项目。主要作品有:话剧《青红不解皂白》(入选第八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越剧《上邻下舍》(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演出)、昆曲《未见鹤盗鹤》(国家艺术基金昆曲编剧人才培养项目)等。初夏永远对这个世界好奇,关注当下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煞有介事地说着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在剧本里寻找讲故事、情感互动和魔法之间的平衡点。
主创在《山海经》的世界观下,创造出来自当代、具有哲学思考的新故事。借由分身这一概念来传达人内心对于未知的对抗与和解的过程源起于生命,挣扎于生存,感悟于爱、恨、恐惧,最后沉寂于释然。若东方图腾所绘制的神话世界是代表未知的源起,那么兽所代表的分身则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视觉衍生。作品通过半沉浸式影像空间设计,结合多媒体视听呈现,令观众置于未知之中,随着舞者一起经历分身,一起感悟缘起缘灭。作品在新媒体设计上也同样使用了分身的概念,通过动作捕捉、交互式动画、远程操控等技术,将幕后的分身与台前联动。同时借由这些渗透于演出各个角落的分身,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跨界交融。 张屹南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师,数字媒体设计师,同济整合媒体设计研究室联合创始人,同济声音实验室主要成员,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多年来致力于数字媒体设计和动态影像设计的教学研究以及新媒体艺术相关创作实践,具有丰富的跨界合作与创新经验,作品内容包括影像艺术、三维动画、创意编程、声音设计、新媒体表演等综合领域。
白族大本曲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成熟于明代,因单一的艺术样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舞台。《鸳鸯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大本曲与现代话剧、肢体剧以及现代偶剧相结合,在文本和演出样式上进行实验创新的原创剧目。一改白族大本曲以说唱讲故事,转而形成一部以歌舞演故事的无场次戏剧,并期待用艺术化的手法跨越语言鸿沟,使白族大本曲在新时代,实现适应历史必然又保留白身特点的文化转换。 杨韫嶷《鸳鸯履》制作人、导演 、编剧、主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在校期间屡获一等奖学金,被评为上海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2012年荣获国家奖学金。2017年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南京赛区配音组金奖。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上海多所大学教授表演和台词课,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素养。在上海参演多部舞台剧,代表作品:《花事如期》、《老式喜剧》、《蝙蝠的回忆》、《野天鹅》、《城堡的魅影》、《青年客栈》、《最后的瞬间》、《老鼠的喜剧》、《欲望号街车》、《分庭抗争》等。诗朗诵作品:大型文艺晚会《2017侨之夜》之《桥之梦中国梦》,大型朗诵音乐会《青春中国》之《我的歌》等。
该剧根据世界名著《老人与海》创编而成,以假定性的手法与现实主义的风格,让中西文化相遇、对话。戏曲式、虚拟性、极简与形式感是构成该剧的基本原则,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相互化用、重组后进行舞台再表现,力图达到戏曲的写意之美和话剧的写实之美相结合,让演员与观众发生最短距离的心理交流,使观众产生生活与歌舞的双重体验。 马笑 9岁习京剧,工武生,曾赴日本三年演出歌舞伎《新三国志》三百场。19岁求学国戏,转修话剧,四年成绩第一,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后留校任戏剧表演教师,深造读研,习戏曲导演,任实验京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俄罗斯史诗剧《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导演。近十年,向演员、导演、编剧、朗诵、主持多面发展,探索戏曲与话剧融合的创作方向和个人风格。同时,师承张家声,研习有声语言,发表理论研究文章数篇,并将戏曲、话剧、朗诵实践于中小学普及教育。如今,32岁再启程,梦不止步,仍有祈愿,致用经年习练,谱写新篇。
改编自清代著名小说《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其玄妙的情节和警世寓言使之流传甚广。此次歌剧版本的改编试图从当代视角诠释蒲松龄奇异故事背后对现实的拷问和对人性的哲思,探讨生存与道德在现实困境中的矛盾、欲望、诱惑、牺牲及抉择艺术等永恒的主题。在作曲和人物塑造上融入东方元素,同时充分开发声音与肢体表演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并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对西方经典歌剧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经典故事以更丰富的层次和更鲜活的舞台生命。 王峙儒 致力于声音肢体教学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肢体剧场元素,突破演员的发声局限,让声音和肢体表达通过呼吸形成统一。同时,还致力于将东方美学与西方歌剧相融合,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东方美学,并开创了一套与中国戏曲文化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表演方法。于2017年创作执导原创英文实验歌剧《僧莲》受邀多个英国歌剧节,荣获一众好评。近期导演作品:话剧《艺术》《摧毁》、歌剧《爱情灵药》、音乐剧《拜访森林》等;作为歌唱家曾出演众多中外歌剧/音乐剧如:《图兰朵》《托斯卡》《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雷雨》《原野》《弘一法师》等。
华艳瑰丽的传奇晚唐贫寒才子李山甫渴望新机会,在终南山等待出头之日;草木变幻的罗娘,被许诺了新关系,来到长安。深情之下的利用计划,使两人在爱与痛之间不断挣扎,也都撕开了各自不为人知的一面。但错综复杂的时局,仍不停止对他们的挑战,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该剧视角从情感出发,外延到社会和人生问题,亦使长安与终南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城和山,在剧中完成了无形的对望。此次,上海昆剧团作为主创团队,在古典艺术的范式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闫小平 剧作专注于中国表达、当代精神,在古典与新时代间行走。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专业(本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曾获2015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扶持计划首届首名)。作品入选老舍戏剧文学奖励计划、文化部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国家艺术基金青年编剧培养计划等。签约于英国皇家宫廷剧院(Royal Court Theatre)新写作计划。亦是资深媒体人,在文化新闻领域颇有建树,曾任新浪网演出频道主编、新浪娱乐事业部公共关系总监。
一个是千年花妖聂小倩,一个是痴情暖男宁采臣,在兰若轩相爱了。妖精与人类本是水火不容,这对恋人,各自心怀鬼胎,都是为爱。在与燕赤霞的争斗中,小倩原形毕露,狰狞恐怖,不经意吓死宁采臣。为了挽救恋人的性命,小倩摘下头上的曼陀罗花,做法让花瓣飘落,时间倒流。时间留住了宁采臣的命,也留住了宁采臣心中完美的小倩。可惜,曼陀罗飘零枯萎,小倩即将香消玉殒…… 袁野毕业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09 年创办303 剧社。至今创作原创话剧作品12 部,跨界川剧1 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戏剧家协会理事,其作品曾获得2013 年全国小剧场展演剧目、重庆五个一工程奖,跨界川剧《连木》荣获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优秀剧目等。
空旷的舞台犹如一个被打开的空盒,创作者与观演者在这里共同构架起一组真实与虚拟的关系。每个人的内心都存放着一只空盒,现实与梦想共同交织出的将是潜在的个人意识。她的空盒中,充满着来自都市丛林的喧嚣和孤寂,渴望突破交流的壁垒,却面对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那个"她",熟悉而又陌生,危险却又充满诱惑,当意识触碰到空盒中存在的"另一个自己",她是否有勇气去面对……死神降临,墨守成规,期待被改变的他,才开始在属于自己的空盒中摆下第一件道具……三个故事,三段自我,当所有人的盒子都被打开时,又会发生什么…… 张凌南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艺术硕士。近年来策划、制作多媒体话剧《一线阳光》、人偶剧《会飞的小男孩》等多部舞台剧。作品致力于探索时代中关于人性困境的思考,善于在当代剧场中融入戏曲、偶、傩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段,并进行跨文化戏剧的有益探索。曾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哥伦比亚卡利瓦耶大学等地进行戏剧交流及演出。编剧作品《赵氏孤儿》受邀赴哥伦比亚参加第九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戏剧学院戏剧节(ATEC)闭幕演出。 黄赛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油画专业MFA。他始终感兴趣于艺术与内在人性之间的关联,近年来的系列创作《遗留在记忆里的铁皮鼓》《沉寂的记忆》《世上的光》及互动性艺术项目《空盒游戏》均是由此衍生而出。他犹如窥探者一般冷眼观察着世界,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保持与它的对话。他的作品中总是带有挥之不去的忧伤感怀,如梦似幻,极具抒情意味。曾分别于台北和上海举办《不可思寻》《这么近那么远》《空盒游戏》个人作品展,作品多次参加上海美术大展、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等展览;2015 年获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视觉艺术大奖。
百年前,《再生缘》的女作者陈端生,塑造了一个超时代的女性,却无力突破传统的束缚,最终选择了搁笔,留下未完的结局。三百年后,《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在经历人生波澜后,成为一个追求平等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女性。即使新生,她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始终将婚姻作为女性通向幸福的唯一路径;纵然她和男性同样具有才干,却无奈于缺乏实现梦想的土壤。我们希藉她再生的自由心灵,能引发当代女性自我情感审视,与思想共鸣。 忻雅琴 女,国家二级演员。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主攻花旦。现任职上海越剧院红楼团,师承王(文娟)派。由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吕瑞英及著名越剧演员单仰萍等传授。曾领衔主演《红楼梦》《追鱼》《孟丽君》《虞美人》《紫玉钗》《九斤姑娘》《三看御妹》等多部经典越剧全本大戏和折子戏作品,还参演了越剧改革70 周年巨献舞台姐妹情、红楼梦情牵五十载、千里共婵娟王文娟艺术专场、一代风华徐玉兰舞台艺术专场、第二届越剧节闭幕式、十五省市元宵晚会等专场和文艺晚会演出。2009 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越剧演员电视挑战赛,荣获十佳花旦称号。与徐派小生单行行携手星空航线组合,共同获得龙凤配银奖。 周倩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艺术硕士。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讲师。创作微电影剧本《密码》获2014 年首届长三角微电影大赛剧本三等奖,创作短剧《选村长的那点事》参加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创作由方泉影业出品的网络电影《疯狂美人计》,为安徽演艺集团演出总公司创作大型儿童魔术剧《哈利魔法城堡之妙妙奇遇记》等。多次担任省内大型综合演出撰稿。
故事讲述的是火锅店老板毕大有(老B)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他在火锅店遭遇的客人们就仿佛遭遇了自己的一生。年轻的情侣客人让老B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而中年的贫贱夫妻则将他带回到那段失败的婚姻关系中。一个人的一生不论多么成功或者困苦,都有无数他为之难忘的记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记忆的碎片构成了他全部的生命。火锅店里的客人们构成了一个喧闹的真实生活情境,这些情境又与老B的人生经历碰撞出火花。随后故事进入到这些火花当中,将老B一生中的重要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原来,火锅店的那些客人都是不同阶段的老B。最终故事回归到现实时空,客人依旧是客人,只是老B已经离开。我们力图深入到生活琐碎的碎片当中去,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去呈现生活本质的悲欢离合。作品本身无法给出答案,旨在展示和探索。 关渤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 级戏剧文学系、导演系艺术硕士。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副部长、戏剧演员队队长,制作人、编剧、导演。多年从事创作、策划、艺术生产及管理等工作。主要制作作品:《图兰朵》、《卡门》、《赵氏孤儿》、《茶花女》、《赤壁》、《简爱》、《推拿》、《哈姆雷特》、《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等数十部。主要编剧作品: 影视剧《狄公案》、《柳三变》、《孟丽君》、《边缘追缉》,轻歌剧《蝙蝠》中文版,话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音乐剧《南风歌》等。主要导演作品:戏剧小品《时间之外》,话剧《一磅肉》,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晚会等。 查文渊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博士在读。她的作品,细腻却又狂放不羁,含蓄饱蕴着勇猛果敢。用独特的舞台语汇,勾勒出永恒的情感生活。主要参与作品: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原创话剧《茅以升》副导演,原创话剧《大哉众生》导演,音乐话剧《慕春》导演,莎士比亚话剧《第十二夜》导演,莎士比亚话剧《哈姆雷特》北京喜剧院版副导演,莎士比亚话剧《仲夏夜之梦》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版,北京喜剧院版复排导演。
作为国内首部观众直接作为RPG主角参与演出的浸没式戏剧,《双重》大胆地采用了手机App+真人引导触发剧情的形式,通过新闻弹窗、微信小视频、电话通讯等形式帮助观众进入剧情,推动剧情发展。一个表演系即将毕业面临巨大压力的漂亮妹妹,一个天天加班得不到父母疼爱的姐姐,一场网络直播,一宗绑架失踪案,姐妹两人追求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作为扶青计划五周年的特别委约作品,浸没式戏剧《双重》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戏剧学院及新西兰STOERBOXS三方合作,是国内首例利用移动App+浸没式演出方式完成的戏剧作品,该剧创意来自STOERBOXS的原创剧目THE WOMEN WHO FOERGET。 佟童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在读,本科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国抗击艾滋病青少年爱心大使、第 16 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青年艺术家。曾获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女配角提名。在美留学期间,曾两次登上美国林肯中心担任双语主持:编导电影《小先生》获 MIFF 与 SIFF特别单元最佳影片奖,曾编剧导演作品水墨肢体剧《长城大风歌之织梦人》,第 16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作品多媒体话剧《M 先生的盛宴》,三又二分之一电影作品:实验微形体剧《陀螺人》。2016年编剧导演第18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五周年特别作品APP街景沉浸式戏剧《双重》。
一朝郎君去,百日守空灵。冷清清正值风华之时,无奈突然丧夫,大好时光转瞬即逝,独自空守着一片薄产,一匹亡夫坐骑,以及一块端正肃穆的灵牌。自此,她穿上孝衣便不再脱去,终日以泪洗面,祭奠夫君成了每日必行之事,以至于过了整整三个月,家中灵堂仍未撤去。直到有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一切,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男人的声音……二人交目,他看到了她一抹粉黛之下那颗火热欲出的心…… 朱志钰 就职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与民乐专业本科,目前就读上戏戏曲导演艺术硕士。曾荣获中国音协主办的全国青年器乐大赛青年组金奖;并连续两年获得国际音乐艺术节大赛亚洲总决赛金奖,优秀园丁奖。近年来多次参与新剧目的创排,担任导演及制作工作。参与导演作品有:京剧《驯悍记》、《徐光启与利玛窦》、新组合京剧‘青春路赵群张派艺术专场;话剧《霸王别姬》、《仲夏夜之梦》;仁德基金会慈善电影交响音乐会等。
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向吏部告了长假,回到家乡临川,潜心写戏。远离仕途,与诗文戏曲为伴,这一生到此便再无波澜。当真甘心于此?为何始终烦恼萦怀?为何仍感寂寞气闷?不再信『紫钗』的浪漫,却放不下『还魂』的执着。『南柯』一梦依旧彷徨,『邯郸』之梦又去向何方?戏中人梦里梦外,谁能救赎汤显祖?这半生该何去何从? 韩丹妮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倾心于戏剧创作,2013年参加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土壤计划青苗班,跟随喻荣军老师学习话剧编剧。主要作品:话剧《徽州无梦》入围2014年第一期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资助项目,后改编为昆曲剧本。原话剧剧本入选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创作项目,更名为《枕上无梦》。《国乐剧场临安桂雨》获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长剧组二等奖,率先将国乐与戏剧紧密结合,探索中国式美学在现代戏剧中的运用。儿童剧《莎士比亚的箱子》《未来的三毛》以儿童的语汇思考生活和社会,入围2016上海优秀儿童剧(文本)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