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五脊六兽》

冥途路引。一张小小的纸片,中国人特有的夜航船。明清时候,人死后要取得城隍庙签发的冥途路引才能上路,去往另一个世界,进入轮回。明朝永乐年间,北平酱菜园子老板老诚即将死亡,却迟迟不肯咽气。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水患,去往另一个世界的冥途路引的代购来不了北平。而籍贯江南的老诚,不拿到江南城隍庙开出的路引,死都死不踏实。没有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护照,老诚坚决不死。无奈之下,儿子小诚拖着老爹和他的大棺材,走旱路、经水路,由北而南,要去南京买路引…… 杨浥堃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硕士,师从于剧作家黄维若先生。自2009年起陆续参与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等。 2011年作品《孔雀东南飞》由中央戏剧学院姜若瑜教授搬上舞台,作品对戏剧舞台上的语言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关注,被赞誉为话剧舞台上的昆曲。2014年作品《跳墙》入围第二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并获颁最高奖小镇奖最佳戏剧奖,于2015年夏季赴法国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2016年获得第三十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话剧《甄嬛传》,和音乐话剧《栀子花开之NEVERLAND》,均已在全国范围内巡演。在从事编剧工作的同时,关注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长期为当代艺术杂志《ARTFORUM国际版》《中国艺术报》等撰写剧评与展评。

戏剧 2016

皮影动画戏剧《沃沃WOWO》

剧中沃沃和WOWO 第一天醒来,各自发现身处高台,他们不仅对于如何身处绝境感到莫名,更发现自己无法言语,而联系两人的,是萦绕周围的奇异的世界:充满童趣的云朵、饥饿邪恶的飞鸟、漂浮的星座、黑暗的梦魇…… 651 天过去了,他们依旧各自孤独地身处高台之上……剧中的高台令人如置身城市森林中的高楼或是自然界的悬崖峭壁,它象征着人类对于孤独的恐惧即使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但大多数人依旧选择逃避。本剧通过寓言式的怪诞表现形式和矛盾的舞台空间来探究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剧中,皮影这一传统元素的高科技呈现和全方位渗入为表演赋予了荒诞和童话的色彩,通过戏剧演员与皮影戏操作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实现了环境渲染、内心折射以及虚拟角色对话等多重功效,更突破性地呈现了皮影的简约精致之美和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戴炜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2008 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视觉特效艺术工作室的设计师,直接参与了四个开闭幕式演出的焰火及视觉特效设计工作,并于2009 年- 2011 年参与了包括首都国庆60 周年及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开幕式在内的多项大型活动焰火及视觉特效设计。其后开始了在戏剧、视觉传达等多领域的跨界创作。 2010 年7 月开始就职于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实验室,担任创意设计至今,参与多项戏剧、演出项目的舞台、视觉艺术设计,同时开始进行新媒体视觉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学科研究。2012 年因在新媒体方面的创作成果及跨界的艺术探索,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颁发的蔡国强奖学金,也是ACC 此分项奖学金的第一位获得者, 并于2012年10月-2013年4月赴美国纽约进行当代跨界艺术与新媒体戏剧的考察。

戏剧 2013

昆剧肢体剧场《陀螺》

作品以戏曲(社戏)开场酬神驱鬼小戏《女吊》《男吊》,和鲁迅杂文《无常女吊》中引述之社戏演出过程作为切入点,将戏曲、杂技、现代舞和打击乐有机结合作为表演基本手段,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人的无奈、身份认同的困惑、受困中的压抑以及心理对抗。观众将置身于作者对梦境的直观感受中,去经历一个似真似幻的离奇故事。 丁轶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自幼学习中国传统表演技艺京剧、昆曲二十载,同时涉足小生、旦角行当,2010 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取得艺术硕士学位。曾受邀参与多出戏曲新编剧目的创作和现代舞演出:2009 年担任三山会馆实景古戏台《梦 幻 牡丹亭》杜丽娘指导;2010 年受邀赴广东佛山粤剧院创排新编历史剧《紫钗记》担任技术导演;2011 年受邀担任越剧《山水黄公望》形体指导。2012年受邀随上海金星舞蹈团赴美国演出现代舞《海上探戈》,同年正式签约舞团,转型成为一名现代舞者,演出现代舞作品有《谜魅上海》《China Project》《九宫格》等。 卢歌 五岁学习体操,十一岁转学杂技,十七岁时开始质疑机械式的操练和表演形态。受一位现代舞老师的启发彻底扭转了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看法,要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演员和艺术家,比具备自由运用身体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半年后结束了在杂技团的工作,前往上海金星舞蹈团学习现代舞,之后的九年在现代舞训练及国际巡演过程中受到不同种类艺术表现方式的冲击。此后先后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戏剧表演,和在斯德哥尔摩皇家舞蹈学院学习了新马戏。目前在合作组建的肢体剧工作室,着力于融合杂技、戏曲、舞蹈、戏剧元素的新戏剧。

戏剧 2013

影像戏剧《海上花 2.0》

新浪潮戏剧《海上花2.0》改编自清末小说《海上花列传》这部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该剧将以特有的影像戏剧的方式在舞台上对经典做出全新的阐释,通过镜头对演员的细微动作与个体物件的灵敏捕捉和巧妙切换,实现当代上海女性与清末女子的心境关联与对比,书写不同时代女性的梦想与现实,美丽与哀愁。借助致敬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像风格,导演用4台摄影机在舞台上进行实时拍摄、剪辑。有别于话剧和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戏剧,观众既能在舞台上方的大屏幕上看到一部精心制作的完整的电影,也能看到大屏幕下面的演员与摄制人员在进行现场实时的拍摄工作。每一个特写镜头、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每一个声音与光影的细节,全都是由演员们现场演出、拍摄、创造出来的。 王翀戏剧导演,北京大学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夏威夷大学戏剧硕士2008年回国后集结不满于平庸和肤浅的80后戏剧人创建薪传实验剧团,创造性地用影像戏剧的手法极大拓展舞台表演空间和颠覆传统观剧体验。自成立以来,剧团已经推出8部戏剧作品,在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的13个城市巡演,获得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他曾翻译并导演了《哈姆雷特机器》等欧美后现代名作,被誉为新生代导演中最具实验气质、中国实验戏剧之希望。曾获2007年中国译协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亚军,出版有译作《作家之旅》,另有两本戏剧翻译集即将出版。《电之驿站》获蒙洛里爱国际戏剧节大奖提名和最佳女演员提名。2011年由王翀担任剧本翻译和导演的新作、根据奥斯卡奖金牌编剧伍迪艾伦戏剧巅峰之作《中央公园西路》改编的视觉影像多媒体戏剧,在全国各地巡演反响热烈。今年7月全新改编排演的曹禺名剧《雷雨2.0》在京首演,为重读经典系列揭开序幕。

戏剧 201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