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的创作围绕中国乐器之代表琵琶,其传世名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为核心,参考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分史实记载为创作背景,用音乐来刻画人物形象,用音乐来展现这位中国古典英雄人物的内心。区别于影视、戏曲作品,音乐作品不侧重还原故事,而是试图走进霸王一生浮沉的赤子之心和凡俗七情这种不可见却直指人心的情感,中西融通又鉴古望今。 俞冰 上海民族乐团青年琵琶演奏家,月之源乐团创始人、艺术总监。出生于音乐世家,六岁习琴,师从何树凤、何树英、董亚、张祖培、周丽娟,相继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大学。1998 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当年即通过拉幕考,成为琵琶声部首席。演奏功底扎实,情感丰富,个人风格极富感染力。先后获得过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最高奖优秀表演奖、天华杯全国青年琵琶比赛二等奖、日本2005年度金唱片奖等。近年来勇于尝试跨界合作,推广琵琶技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先后合作过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汪明荃、叶小刚、扎西拉姆多多等人,曾受邀参演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法国巡演、中法文化年系列演出、日本爱知县世博会、拉美音乐节巡演、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以及澳门回归五周年大型演出等,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引五《无名之镜》的创作方向:对传统音乐淬炼的同时,赋予新的精神,并与当代语境对话。透过电子音乐与中国笛的表现形式,加上新媒体视觉影像的舞台创作,提出一个新的听觉体验,同时表现出这一代人对于当代处境的感知。中国笛极具人文色彩的表现层次与弦乐声部的交叠,与电子合成声音共同构筑出一场新的听觉与视觉的表现体验。现场矩阵排列的镜片犹如置于旧世纪剧场的木地板,变成异世界存留的遗物,随时等待被唤醒。此时,不同的镜片指引着声音的时空裂痕,随着笛声的演变,开始出现扭转现实与虚拟的颜色和影像,如时间的记忆碎片,所有的元素都焕发出有机的音律、视觉,开启异空间的大门,自然矩阵也寻声而至。引五是一个实验场,更是一个聚集有共同理想者(引五人)的平台,尝试探寻当代社会人的情感状态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可能性。 引五 缘起 2011 年冬。以创新中国音乐并挖掘当代东方音乐的可能性为其精神,引五是一个实验室,也是一个聚集有共同理想者(引五人)的平台。声音元素包括中国笛与电子乐,以实时处理的方式,将跨越千年的不同声音深度融合,试图表达人与自然所应有的相处之道,以及探寻当代社会中人的情感状态与理想净土。以东方音乐为核心,将中国哲学和未来主义、东方古典乐器和电子乐融合在一起,用抽象的手法描绘出声音的空间感、色彩和意境。引乐曲题材之一。有序奏之意坐境中,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五也。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引五的聚集,是用音乐探索生命另一端的新自由,更是一项勇敢的新运动。
新音乐戏剧《饥饿艺术家》的剧本改编于德国小说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der Hungerknstler》,以饥饿艺术家为主要视角,将原著小说分化为五个场景,刻画了一个表演饥饿艺术,即关在笼子里绝食的艺术家的形象。本剧的主要角色由一名戏剧演员担任,乐团编制为长笛、大提琴、萨克斯、打击乐和钢琴,乐手在演奏过程中同时兼有角色表演。相较于音乐戏剧,新音乐戏剧更着重于舞台上声音与表演的搭配,音乐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不仅仅是烘托气氛的,而是贯穿于舞台上的各个因素。因此作曲家除了负责作品的声音部分之外,还对整个作品的构思和效果进行着把控。本剧另一特色是多媒体预设视频和实时录影与舞台戏剧表演、音乐演奏的紧密结合,追求呈现给观众多层次感的立体的舞台意境。 宋杨 蒙古族,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在读博士,导师贾国平教授。2015年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奖学金支持在德国汉堡音乐学院和德国科隆音乐学院以联合培养博士身份学习,分别师从Elmar Lampson教授和Johannes Schöllhorn教授。2012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硕士学位,师从郭伟国教授。其创作领域包括交响乐、室内乐、电子音乐、舞剧音乐等。曾获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并通过结项验收,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2018 Focus Festival作品委约,作品曾在德国Vareler Kompositionspreis 2017、第二届新加坡华乐室内乐作曲比赛、第二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第五届百川奖作曲比赛、第七届炎黄杯作曲比赛,等比赛中获奖。作品曾入选2016年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国际学生作品音乐会、2015北京现代音乐节、第五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4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等活动并获得演出。作曲技术理论文章曾入选2014年首届两岸三地音乐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2013年中央音乐学院作品分析论坛,等活动。
这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们常常绷紧神经,患得患失,焦虑不安。如何在生活的急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平和从容地应对周遭,成了每个人的心灵必修课。舞蹈编创的出发点源于东方美学里对寂静的理解静非不动,是一个相对的、总体趋于平衡的微妙状态,表面波澜不惊,实际却可能蕴含着剧烈的对抗。作品寂静之上,以独处、人非孤岛和三人成众三种状态展示人类境遇的复杂性,并通过舞者或含蓄或激烈疯狂的肢体语汇,表达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经历的不为外人所知的波动,以及在为了保持平衡而不断进行的调整中发生的奇妙变化。舞者无时无刻不被两种相反的力量拉扯,如同在走平衡木,最终在纠结之后豁然开朗,与自我和解,与外界打通,与万事万物相连接,找回空无一物的清澈心境。 郑杰 生于1989年,甘肃兰州。201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在校期间,作品《梦随翎翅飞苍茫》曾参加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并获得文华奖三等奖,上海市新人新作比赛特别奖,荷花杯十佳,以及华东六省一市金奖。毕业后加入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之后担任主要男演员。参与作品有:《惊梦》、《金瓶梅》、《夜宴》、《情色》、《霾》、《中间》、《地图》、《烁》、《跨界》、《野草》、《山海经传》、《夜莺与玫瑰》。并随团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以色列、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各大剧院演出。在团期间,曾有幸加入丹麦国家舞蹈剧场艺术总监作品《END OF LONELINESSFULL》,并在丹麦皇家剧场演出。2016年底跟随王媛媛编导,作为编舞助理参与舞剧《早春二月》。2017年演出团内舞蹈作品《夜莺与玫瑰》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地。同年五月,参演王媛媛编导作品《WALK ALONE》《DECEMBER IN BEIJING》于美国达拉斯剧场中心演出。合作艺术家以及跨界作品:《Tu Tu》,《双下山》,《醒来》,崔健《Outside girl》,许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谭维维《Sky Fall》,麦子杰《风中麦田》, 牛奶咖啡+梁晓雪《我们只差一点点》,范忆堂《性别》的跨界合作表演以及音乐影视的拍摄。创作剧场作品:《匿名来信》、《二十面体-折射》、《升腾》、环境表演《心跳与麻木的生活循环》、《一夕》、实验剧场作品《晚餐》表演于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华艳瑰丽的传奇晚唐贫寒才子李山甫渴望新机会,在终南山等待出头之日;草木变幻的罗娘,被许诺了新关系,来到长安。深情之下的利用计划,使两人在爱与痛之间不断挣扎,也都撕开了各自不为人知的一面。但错综复杂的时局,仍不停止对他们的挑战,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该剧视角从情感出发,外延到社会和人生问题,亦使长安与终南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城和山,在剧中完成了无形的对望。此次,上海昆剧团作为主创团队,在古典艺术的范式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闫小平 剧作专注于中国表达、当代精神,在古典与新时代间行走。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专业(本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曾获2015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扶持计划首届首名)。作品入选老舍戏剧文学奖励计划、文化部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国家艺术基金青年编剧培养计划等。签约于英国皇家宫廷剧院(Royal Court Theatre)新写作计划。亦是资深媒体人,在文化新闻领域颇有建树,曾任新浪网演出频道主编、新浪娱乐事业部公共关系总监。
一个是千年花妖聂小倩,一个是痴情暖男宁采臣,在兰若轩相爱了。妖精与人类本是水火不容,这对恋人,各自心怀鬼胎,都是为爱。在与燕赤霞的争斗中,小倩原形毕露,狰狞恐怖,不经意吓死宁采臣。为了挽救恋人的性命,小倩摘下头上的曼陀罗花,做法让花瓣飘落,时间倒流。时间留住了宁采臣的命,也留住了宁采臣心中完美的小倩。可惜,曼陀罗飘零枯萎,小倩即将香消玉殒…… 袁野毕业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09 年创办303 剧社。至今创作原创话剧作品12 部,跨界川剧1 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戏剧家协会理事,其作品曾获得2013 年全国小剧场展演剧目、重庆五个一工程奖,跨界川剧《连木》荣获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优秀剧目等。
空旷的舞台犹如一个被打开的空盒,创作者与观演者在这里共同构架起一组真实与虚拟的关系。每个人的内心都存放着一只空盒,现实与梦想共同交织出的将是潜在的个人意识。她的空盒中,充满着来自都市丛林的喧嚣和孤寂,渴望突破交流的壁垒,却面对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那个"她",熟悉而又陌生,危险却又充满诱惑,当意识触碰到空盒中存在的"另一个自己",她是否有勇气去面对……死神降临,墨守成规,期待被改变的他,才开始在属于自己的空盒中摆下第一件道具……三个故事,三段自我,当所有人的盒子都被打开时,又会发生什么…… 张凌南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艺术硕士。近年来策划、制作多媒体话剧《一线阳光》、人偶剧《会飞的小男孩》等多部舞台剧。作品致力于探索时代中关于人性困境的思考,善于在当代剧场中融入戏曲、偶、傩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段,并进行跨文化戏剧的有益探索。曾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哥伦比亚卡利瓦耶大学等地进行戏剧交流及演出。编剧作品《赵氏孤儿》受邀赴哥伦比亚参加第九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戏剧学院戏剧节(ATEC)闭幕演出。 黄赛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油画专业MFA。他始终感兴趣于艺术与内在人性之间的关联,近年来的系列创作《遗留在记忆里的铁皮鼓》《沉寂的记忆》《世上的光》及互动性艺术项目《空盒游戏》均是由此衍生而出。他犹如窥探者一般冷眼观察着世界,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保持与它的对话。他的作品中总是带有挥之不去的忧伤感怀,如梦似幻,极具抒情意味。曾分别于台北和上海举办《不可思寻》《这么近那么远》《空盒游戏》个人作品展,作品多次参加上海美术大展、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等展览;2015 年获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视觉艺术大奖。
百年前,《再生缘》的女作者陈端生,塑造了一个超时代的女性,却无力突破传统的束缚,最终选择了搁笔,留下未完的结局。三百年后,《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在经历人生波澜后,成为一个追求平等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女性。即使新生,她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始终将婚姻作为女性通向幸福的唯一路径;纵然她和男性同样具有才干,却无奈于缺乏实现梦想的土壤。我们希藉她再生的自由心灵,能引发当代女性自我情感审视,与思想共鸣。 忻雅琴 女,国家二级演员。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主攻花旦。现任职上海越剧院红楼团,师承王(文娟)派。由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吕瑞英及著名越剧演员单仰萍等传授。曾领衔主演《红楼梦》《追鱼》《孟丽君》《虞美人》《紫玉钗》《九斤姑娘》《三看御妹》等多部经典越剧全本大戏和折子戏作品,还参演了越剧改革70 周年巨献舞台姐妹情、红楼梦情牵五十载、千里共婵娟王文娟艺术专场、一代风华徐玉兰舞台艺术专场、第二届越剧节闭幕式、十五省市元宵晚会等专场和文艺晚会演出。2009 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越剧演员电视挑战赛,荣获十佳花旦称号。与徐派小生单行行携手星空航线组合,共同获得龙凤配银奖。 周倩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艺术硕士。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讲师。创作微电影剧本《密码》获2014 年首届长三角微电影大赛剧本三等奖,创作短剧《选村长的那点事》参加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创作由方泉影业出品的网络电影《疯狂美人计》,为安徽演艺集团演出总公司创作大型儿童魔术剧《哈利魔法城堡之妙妙奇遇记》等。多次担任省内大型综合演出撰稿。
故事讲述的是火锅店老板毕大有(老B)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他在火锅店遭遇的客人们就仿佛遭遇了自己的一生。年轻的情侣客人让老B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而中年的贫贱夫妻则将他带回到那段失败的婚姻关系中。一个人的一生不论多么成功或者困苦,都有无数他为之难忘的记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记忆的碎片构成了他全部的生命。火锅店里的客人们构成了一个喧闹的真实生活情境,这些情境又与老B的人生经历碰撞出火花。随后故事进入到这些火花当中,将老B一生中的重要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原来,火锅店的那些客人都是不同阶段的老B。最终故事回归到现实时空,客人依旧是客人,只是老B已经离开。我们力图深入到生活琐碎的碎片当中去,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去呈现生活本质的悲欢离合。作品本身无法给出答案,旨在展示和探索。 关渤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 级戏剧文学系、导演系艺术硕士。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副部长、戏剧演员队队长,制作人、编剧、导演。多年从事创作、策划、艺术生产及管理等工作。主要制作作品:《图兰朵》、《卡门》、《赵氏孤儿》、《茶花女》、《赤壁》、《简爱》、《推拿》、《哈姆雷特》、《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等数十部。主要编剧作品: 影视剧《狄公案》、《柳三变》、《孟丽君》、《边缘追缉》,轻歌剧《蝙蝠》中文版,话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音乐剧《南风歌》等。主要导演作品:戏剧小品《时间之外》,话剧《一磅肉》,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晚会等。 查文渊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博士在读。她的作品,细腻却又狂放不羁,含蓄饱蕴着勇猛果敢。用独特的舞台语汇,勾勒出永恒的情感生活。主要参与作品: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原创话剧《茅以升》副导演,原创话剧《大哉众生》导演,音乐话剧《慕春》导演,莎士比亚话剧《第十二夜》导演,莎士比亚话剧《哈姆雷特》北京喜剧院版副导演,莎士比亚话剧《仲夏夜之梦》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版,北京喜剧院版复排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