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室内乐《死亡与少女》

作品脱胎于 2004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同名戏剧集,原著以六位女性为主角,借助或童话式的、或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对生命及命运的探索。相对于耶利内克排列式的探索,蒙柯卓兰的室内乐作品更偏向于个体的表达,把视线集中在人这个个体上,戏剧中的六位女性成为音乐中人的七情六欲的体现,六欲即:见、听、香、味、触、意。通过这六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特质的表现,来达到对于生命的更加细密生动的体验。音乐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呼吸第二乐章跳动第三乐章重生 蒙柯卓兰 蒙古族作曲家。自幼学习古典音乐,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大学攻读作曲专业,师从唐建平先生。后赴法国留学,在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作曲大师平义久先生和艾迪斯勒瑞女士,取得高级作曲家文凭。蒙柯卓兰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舒曼音乐学院、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798北京立方艺术空间、藏酷艺术空间等地举行室内乐音乐会;并曾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德国举办的德国之夜演出,在上海举办的艺术双年展中演出室内乐作品《曾经》。她曾出版个人当代室内乐作品专辑《哑语》和《秘戏图》;监制原生态与电子乐专辑《黄祸》;2010-2012年担任朱哲琴最新音乐专辑及《世界听见朱哲琴与民族歌乐师》国内巡回演出作曲以及编曲。此外,蒙柯卓兰在电影音乐与戏剧音乐领域亦比较活跃,曾为乌尔善导演的电影《画皮2》插曲作曲;为《刀见笑》担任音乐监制及作曲;为孟京辉导演的先锋话剧《爱比死更冷酷》担任联合作曲。作为即兴音乐演奏家,她曾与北京自由即兴联盟及其他中外音乐家们合作,进行诸多富于实验性的现场即兴演出。

音乐 2012

音乐新媒体剧场《意镜》

作品运用现场戏剧表演、器乐演奏、多声道交互电子音乐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形式来进行泛听觉式的叙事。表演者与其镜像在多维空间内展开声与形的对话,同时,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实时交互虚拟了意象的游离、冲突、幻化、升华。作者试图通过以上方式,表现人物内与外的相互映射并探讨人性的深层境界。该作品在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完成,并得到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第二期)项目的支持。(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同委约)表演者念白(部分选自《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曩子止,今子行;曩子行,今子止。你又不是我,又不是他,又是我,又是他,又是,又不是…… 秦毅青年作曲家,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他山音乐新媒体小组成员。她曾获 2006 许常惠国际音乐创作奖声乐类首奖、第四届 /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 / 银奖、2008Ars Electronica 电子艺术大奖赛电子音乐类评委会荣誉奖等。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卢森堡、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等地的诸多国内外著名艺术节都上演了她的作品,《纽约时报》评论人们无法不被她的作品所迷倒……(作品《声音的影子》)。《意镜》的主创人员属于他山音乐新媒体小组,该小组是一个由作曲家、工程师、新媒体艺术家与表演艺术家等组成的开放式的创作与制作团队。其致力于电子音乐与新媒体技术、音乐与视觉、当代声音艺术与装置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与研究;音乐创作和音乐舞台创新实验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推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理念以及在艺术与技术方面跨媒体跨领域的交叉融合。他山音乐新媒体小组由上海音乐学院陈强斌教授创建于 2006 年,并担任艺术总监。成员包括秦毅、房大磊、徐志博在内的多位新生代青年作曲家和电子艺术家。近年来 , 小组成员不仅获得了诸多国内外重要音乐奖项,并创作与制作了 10 余场全新概念的音乐会及装置展。积累了大量的电子音乐、音乐新媒体及声音装置作品,开辟了中国当代电子音乐与音乐新媒体的先河。《意镜》还特邀了水晶石影视传媒的新媒体艺术家达彦担任交互式视觉艺术设计与指导;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吴双担任主演;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张祖晶担任打击乐演奏。

音乐 2012

微小提琴协奏曲《三句半》

出自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优等生田景伦的一曲《三句半》,因其深入骨髓的中国文化元素和颇具现代气息的表现手法,同时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小提琴的技术技巧,被选为 2012 年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半决赛必选中国曲目。小提琴天才李泽宇在比赛中对这首乐曲的传神演绎与无懈可击的技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此次,田景伦特别为艺术节青年委约创作项目将《三句半》改编为小提琴协奏曲,李泽宇将特地从美国飞赴上海,与上海爱乐乐团的乐手合作,为这部饶有中国传统戏曲趣味与华丽炫技的作品献上世界首演。 田景伦1987年生于山东青岛。八岁习琴,十五岁学习作曲,十六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作曲家李黎夫系统地学习作曲与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后于 08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受教于著名作曲家刘湲老师至今。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曾先后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国家一等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励和荣誉。主要作品包括:《三句半》获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新作品征选奖,并作为唯一一部获奖作品被指定为参加该赛小提琴选手的指定参赛曲目;《和为高音传统笙与中音键笙而作》获得第四届炎黄杯作曲比赛佳作奖,并被收录于《和韵笙声》笙作品 DVD 中出版发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获中华颂古辞新韵创作大赛优胜奖。 李泽宇2010 年(14 岁)以优异成绩进入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该学院迄今为止从亚洲招入的最年轻的小提琴专业学生,并得到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亚伦罗桑赏识,成为他年龄最小的学生。早在国内,他就以精湛的技艺和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崭露头角,2009 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少年组金奖,并获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2012 年在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荣获新创作品演奏奖;2012 年 8 月在纽约举行的音乐盛典协奏曲比赛中荣获青年组第一名。2009 年李泽宇应邀参加了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恢复 5 周年暨上海音乐厅命名 50 周年庆典音乐会。2010 年应邀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独奏《西贝柳斯 d 小调协奏曲》。国际著名小提琴大师祖克曼曾经称赞他 ……你是个天才,你的未来前途光明……。2010 年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后,李泽宇多次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费城基梅尔中心演出。2012 年 5 月在曼恩表演中心参加美国夏季音乐节演出。

音乐 2012

现代舞《底片》

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 受王安忆《长恨歌》的启发,尹昉抛开故事和人物角色,从弄堂的视角呈现一个感性的上海。舞者作为城市人的缩影,将以各具个性又隐含潜在共性的舞蹈语汇,呈现弄堂里人的不同状态和相互关系,以这个小社会冲印出大社会,映射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外来文化与本土元素的交融、渗透。最后由狭小空间向无限纵深和高度发展,喻示希望的扩张和生命舞台的海阔天空。舞台上一张与台等大的白纸平地构建起弄堂、拱门以及现代都市非常几何的建筑,光影交织,与舞者共舞,勾勒出脆弱与柔韧,通透与模糊,简洁与力量。 尹昉独立舞者、编导。北京戏曲艺术学校芭蕾舞专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与管理学双学士,曾任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舞者,被艺术总监称为最具个性、最有想法的舞者之一。曾随团赴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等地演出,出演过《空间日记》、《惊梦》、《霾》、《棱镜》、《情色》、《金瓶梅》、《山海经》等剧目,并参与创作《无足鸟》、《上路、路上》等作品。2012 年,为找寻和实践现代舞的无限可能,尹昉毅然挥别当芭的荣誉光环,成为自由舞者和编舞。今年 3 月受邀创作作品《生命之轻》巡演于法国、香港等地,创作的当代舞蹈剧场《亚洲铜》于2012 年 7 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此外,尹昉曾为中国首支专业女子打击乐团红樱束担任编导。还曾领衔主演由中国摇滚教父崔健执导的电影《蓝色骨头》,并被该片摄影杜可风盛赞为最性感、进步最快的男演员。

舞蹈 2012

二胡肢体剧场《关雎》

作品从《诗经》中的《关雎》获取灵感,创造性地将二胡演奏与现代舞语汇巧妙融合,二胡的内弦与外弦被演化为君子的内心与外在,戏剧化地再现君子对窈窕淑女的深深慕求。形影相随,交织缠绵,窈窕淑女,绮丽光彩,琴瑟迷离,却不能动心,然舞之、蹈之,亦不能动情。难成眠,失落无边,对影三四人,秋风平落叶,歌舞伴孤心,绵绵长思;鼓乐声声慢,琴弦幽幽短,辗转反侧。钟声挽笑颜,落寞伤神;不为别离强求,只为倾述低吟,听低低瑟鼓相和,拂开柔柔风月无边。 董杰青年舞者、舞蹈编导,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编导专业,董杰是上海舞蹈界颇有建树的青年舞蹈编导,曾创作现代舞专场《就让我们撒点野》、现代舞舞剧《橘子红了》、现代舞作品《红灯记》以及上海建党 90 周年献礼作品大型舞蹈诗《红》等。由其编创的现代舞双人舞《若离》曾获得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表演银奖,现代舞作品《幻扇》获第四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华最佳编导奖,古典舞作品《梦随翎翅飞苍茫》获得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编导三等奖,民族民间舞女子群舞《花儿》获得包括中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上海新人新作奖、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表演银奖、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金奖在内的各类奖项。2012 年,董杰受邀前往奥地利参加中西文化交流,为奥地利的格拉茨歌剧院编创现代舞《那些与梦有关的》,在当地世界首演,广受各界人士赞许。 赵磊二胡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界新的领军人物作为民乐新生代的杰出代表,赵磊轻松驾驭二胡的顶尖技巧,痴迷于探索这一民族乐器演奏中的戏剧表现力,同时不断尝试跨界合作,从而演绎出二胡的无限可能性。他曾在放歌世博- 2009 上海世界音乐周、第十届日本广岛MORI 世界音乐节中独奏演出;曾与日本著名电子管风琴演奏家神田将合作在东京、北海道等地举办了五场东日本大地震影响慈善音乐会;2012 年在肖邦诞辰200 周年日本系列音乐活动中举行肖邦作品二胡独奏音乐会,并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无限动 2012赵磊二胡独奏音乐会。赵磊曾获得 CCTV 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优秀奖,由他首演的二胡协奏曲《豫园》荣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外国作曲家写中国大赛银奖。 NHK、BBC 等媒体如此称赞赵磊的二胡演奏技巧:精准而灵动,充满魅力,演绎出二胡的无限可能性。

舞蹈 2012

形体剧场《半醒》

萌芽于对城市人静止与变化两种生活态度的观察和潜在共性的解读,作品跳脱陈述性的编舞套路,两名女舞者化身井与河,通过肢体语言和视觉设计体现水在不同环境、空间影响下的状态,暗喻城市人在不同情态下孵育生机的可能。不断跳跃的比喻推进井与河松散而贯穿始终的对话,激发观众在不同场景针对自身的联想和思考,并走出趋于习惯的半梦半醒状态,尝试积极地争取生活中的主动权,催化半醒的生机。 罗月冰现代舞编导、演员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通晓英语、西班牙语。非舞蹈科班出身的她,却富于个性化的舞蹈语汇、独特的戏剧潜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曾受邀参加首尔舞蹈节、釜山国际舞蹈节等多国艺术节演出,并屡屡凭借奇特的创意和出色的编导能力在多项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和评选中脱颖而出,如:2008年入选由北京草场地工作站及荷兰Borneoco支持的中国青年编导计划,同年获得美国戴维斯和平基金赞助入西藏采风一个月;2008、2009年连续两年获选参演德国外交部与歌德学院(中国)资助的德中同行项目;2009 年受邀参加由韩国文化体育与旅游部主办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文化同伴者,由韩国政府资助于首尔驻地创作半年;2011年获选参加由阿姆斯特丹编舞艺术研究中心(ICK Amsterdam)发起的Beyond项目,与来自不同国家的7位编舞家在ICK阿姆斯特丹进行为期三周的工作坊和艺术交流演出,同年受邀至法国马赛参加中法德三国青年艺术家交流项目Big Bang Dockers;2012年受德国法兰克福市政府年度博物馆之夜项目之邀,赴法兰克福参与舞蹈创作,同年赴德国汉堡参演中德青年艺术家交流项目HELIX。

舞蹈 2012

影像戏剧《海上花 2.0》

新浪潮戏剧《海上花2.0》改编自清末小说《海上花列传》这部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该剧将以特有的影像戏剧的方式在舞台上对经典做出全新的阐释,通过镜头对演员的细微动作与个体物件的灵敏捕捉和巧妙切换,实现当代上海女性与清末女子的心境关联与对比,书写不同时代女性的梦想与现实,美丽与哀愁。借助致敬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像风格,导演用4台摄影机在舞台上进行实时拍摄、剪辑。有别于话剧和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戏剧,观众既能在舞台上方的大屏幕上看到一部精心制作的完整的电影,也能看到大屏幕下面的演员与摄制人员在进行现场实时的拍摄工作。每一个特写镜头、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每一个声音与光影的细节,全都是由演员们现场演出、拍摄、创造出来的。 王翀戏剧导演,北京大学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夏威夷大学戏剧硕士2008年回国后集结不满于平庸和肤浅的80后戏剧人创建薪传实验剧团,创造性地用影像戏剧的手法极大拓展舞台表演空间和颠覆传统观剧体验。自成立以来,剧团已经推出8部戏剧作品,在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的13个城市巡演,获得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他曾翻译并导演了《哈姆雷特机器》等欧美后现代名作,被誉为新生代导演中最具实验气质、中国实验戏剧之希望。曾获2007年中国译协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亚军,出版有译作《作家之旅》,另有两本戏剧翻译集即将出版。《电之驿站》获蒙洛里爱国际戏剧节大奖提名和最佳女演员提名。2011年由王翀担任剧本翻译和导演的新作、根据奥斯卡奖金牌编剧伍迪艾伦戏剧巅峰之作《中央公园西路》改编的视觉影像多媒体戏剧,在全国各地巡演反响热烈。今年7月全新改编排演的曹禺名剧《雷雨2.0》在京首演,为重读经典系列揭开序幕。

戏剧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