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源自白族传统舞蹈鞭舞,以传统的舞蹈形式与当代舞蹈相融合,承载着白族人内心深处的记忆,诠释舞者的内心,保留白族传统文化,并注入新的活力。这部融合了国际知名舞蹈制作人法鲁克乔德里(Farooq Chaudhry)、英国作曲家洪韵然(Joanne Clara)、法国服装设计师玛莉坎特妮(Marie Cantenys)、意大利舞台灯光设计师法比亚娜碧肖莉(Fabiana Piccioli)等多国创作团队的作品,代表着董继兰对她的家乡以及家乡人民的眷恋。 董继兰 十二岁时,被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发掘,加入杨丽萍舞团,后逐渐成为舞团中最为资深的演员之一。曾多次在杨丽萍作品中担任主要演员,包括《云南映象》、《孔雀》、《十面埋伏》、《孔雀之冬》。曾被世界知名舞蹈制作人法鲁克乔德里(Farooq Chaudhry)评价道:她是来自‘自然的舞者,与自然界的土壤、火焰、溪流、树木、动物一起成长。她的舞蹈融汇着自然的纯粹与质朴,真诚与神秘。她与生俱来的热烈和岁月磨砺的典雅,令她的舞蹈拥有了动人心魄的魅力!
作品通过身体这个独特的媒介,把镜头对准奔走在上海这个多元化大都市内的个体,试图洞察他们和这个空间产生的关系。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受着有形或无形的约束。作品中,真实社会被等比微缩,通过构建的模型与装置,呈现及诠释个人与社会、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发现身体隐藏的异性美学;领悟在有限的空间里,人类本身的顽强生命力,以及与空间的对抗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 杜彦昊 自由编舞,独立舞者。毕业于新西兰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表演涉足于舞蹈剧场、音乐剧、戏剧、肢体剧、舞蹈影像各个领域。主要作品包括: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音乐剧《猫》、音乐剧《李香兰》、舞蹈作品《NEWTON S CRADLE OF FLESH AND BONE》、《偶》、《二人结构》等。合作剧团包括:日本四季剧团、新西兰黑色优雅舞蹈团、苏格兰詹妮斯 克莱克斯顿舞蹈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英国PUNCHDRUNK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D.LAB DANCE舞蹈实验室等。曾到访20多个国家的艺术节进行交流,并与世界顶尖艺术家如:浅利庆太、加藤敬二、桑吉家、马波、李悍忠、刘斌、訾伟、王建军、胡颂威、王剑辉、依利基利安、保罗泰勒、玛利亚约翰斯顿等进行合作。
白族大本曲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成熟于明代,因单一的艺术样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舞台。《鸳鸯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大本曲与现代话剧、肢体剧以及现代偶剧相结合,在文本和演出样式上进行实验创新的原创剧目。一改白族大本曲以说唱讲故事,转而形成一部以歌舞演故事的无场次戏剧,并期待用艺术化的手法跨越语言鸿沟,使白族大本曲在新时代,实现适应历史必然又保留白身特点的文化转换。 杨韫嶷《鸳鸯履》制作人、导演 、编剧、主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在校期间屡获一等奖学金,被评为上海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2012年荣获国家奖学金。2017年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南京赛区配音组金奖。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上海多所大学教授表演和台词课,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素养。在上海参演多部舞台剧,代表作品:《花事如期》、《老式喜剧》、《蝙蝠的回忆》、《野天鹅》、《城堡的魅影》、《青年客栈》、《最后的瞬间》、《老鼠的喜剧》、《欲望号街车》、《分庭抗争》等。诗朗诵作品:大型文艺晚会《2017侨之夜》之《桥之梦中国梦》,大型朗诵音乐会《青春中国》之《我的歌》等。
该剧根据世界名著《老人与海》创编而成,以假定性的手法与现实主义的风格,让中西文化相遇、对话。戏曲式、虚拟性、极简与形式感是构成该剧的基本原则,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相互化用、重组后进行舞台再表现,力图达到戏曲的写意之美和话剧的写实之美相结合,让演员与观众发生最短距离的心理交流,使观众产生生活与歌舞的双重体验。 马笑 9岁习京剧,工武生,曾赴日本三年演出歌舞伎《新三国志》三百场。19岁求学国戏,转修话剧,四年成绩第一,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后留校任戏剧表演教师,深造读研,习戏曲导演,任实验京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俄罗斯史诗剧《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导演。近十年,向演员、导演、编剧、朗诵、主持多面发展,探索戏曲与话剧融合的创作方向和个人风格。同时,师承张家声,研习有声语言,发表理论研究文章数篇,并将戏曲、话剧、朗诵实践于中小学普及教育。如今,32岁再启程,梦不止步,仍有祈愿,致用经年习练,谱写新篇。
改编自清代著名小说《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其玄妙的情节和警世寓言使之流传甚广。此次歌剧版本的改编试图从当代视角诠释蒲松龄奇异故事背后对现实的拷问和对人性的哲思,探讨生存与道德在现实困境中的矛盾、欲望、诱惑、牺牲及抉择艺术等永恒的主题。在作曲和人物塑造上融入东方元素,同时充分开发声音与肢体表演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并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对西方经典歌剧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经典故事以更丰富的层次和更鲜活的舞台生命。 王峙儒 致力于声音肢体教学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肢体剧场元素,突破演员的发声局限,让声音和肢体表达通过呼吸形成统一。同时,还致力于将东方美学与西方歌剧相融合,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东方美学,并开创了一套与中国戏曲文化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表演方法。于2017年创作执导原创英文实验歌剧《僧莲》受邀多个英国歌剧节,荣获一众好评。近期导演作品:话剧《艺术》《摧毁》、歌剧《爱情灵药》、音乐剧《拜访森林》等;作为歌唱家曾出演众多中外歌剧/音乐剧如:《图兰朵》《托斯卡》《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雷雨》《原野》《弘一法师》等。
作品聚焦偏远山区平均年龄70岁以上,长期以来从事第一产业的老人们,主创认为他们也有艺术表达的权利。老人们以他们近一个世纪的世界认知和最原生态的冲动进行绘画,并对其生活、绘画状态以及作画后的改变进行影像记录,再将这些处女作与影像资料进行展览,来展示老人们不同的生活与艺术实践状态。这是老人们的第一幅作品,或许也会是他们的最后一幅作品。 陈凤华 200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师从著名灯光设计师伊天夫教授学习。2012年毕业,同年考取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舞台设计专业,师从著名舞台设计王履玮教授。2013年赴丹麦欧丁剧院学习。曾参与2014年国际艺术双年展。舞台设计作品《安娜在热带》与《亨利五世阿金库尔之战》,皆入选中国十年舞美大展。作品《安娜在热带》获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奖。曾任浙江电视台灯光设计,以及著名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上海版灯光主管。